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和各位做电池的公司探讨一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变革和产业链重塑。重点讲两个方面:第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电池的诉求;第二,讲国轩高科产业布局和产业链重塑。
根据这两天很多专家的发言,可以看到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向着“三化(电动化、信息化、网联化)”发展。现在基本上达成共识到2020年无人驾驶一定会开始进入市场化,去年美国的Google有关无人驾驶做了一些前期的实验,他们做了300万公里的路试,几乎无一例是重大颠覆性的事故,中间一例是大货车闯红灯装了无人驾驶车辆,他们做的前期工作非常扎实。我们也看了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他们的理解就是打造舒适的第三空间,他们统计过美国人大约17%的时间是浪费在汽车上,在这一段时间中怎么样把它解放出来,打造一个舒适的第三空间,这是他们公司的理念。
我们也拜访了NVIDIADrivePX2,他们介绍说原来做无时驾驶汽车要一屋子那么大的电脑,现在他们只要PX2就可以解决无人驾驶的图像处理、自学习技术,目标也是2020年产业化。现在大家看来电动汽车向着无人驾驶的方向,我们怎么样做好积极地应对,这是大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何说无人驾驶汽车和电动汽车有天然的因缘关系?从几个关系考虑:
第一,电动汽车是无人驾驶技术最佳的天然平台,因为电动汽车的控制和各种操作非常方便,假如燃油车实现无人驾驶各种复杂控制非常困难。
第二,无人驾驶汽车导入市场以后,会引入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供应交通的商业模式,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随时用车,随时手机预定这样一个商业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有关电池的需求和诉求会大大改变,不是单一的要求电池一定要跑多少续航里程,可以灵活的变成使用频次比较高的方式。
第三,无人驾驶汽车作为革命性产品引入了新的价值取向。比如说智能手机取代了传统手机,假如比较苹果的智能手机电池待机时间非常短,几乎每天要充电,还要备一个那么大的充电宝,但是从来没有人因为电池的待机时间段抱怨苹果手机不好,它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它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我们电动汽车政府进行大量补贴和政策推动,甚至还有行政命令等手段,但是真正形成这种市场要消费者主动购买,或者说像苹果手机相同大家排队购买的局面还没有出现,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为何电动汽车不能做成这样一种产品,大家自愿的购买、排队购买呢?
第四,自动驾驶对电池需求有不同特点,一是长里程,400公里以上,基本上和燃油车相媲美。假如引进了智能交通供应交通服务的商业模式,这个时候的需求应该因为电动汽车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个时候哪一个车、哪一个电池并不重要,电池使用频次发生了变化;二是假如自动驾驶是自动驾驶机器人的话,这个机器人本身就是一块电池,现在有换电,这个时候换人就等于换电池,这样一种交通方式和电池就那么大的空间,这种和你安装电池这种单一模式就发生了改变。
下一个方面是汽车共享,(PPT图示)这张照片是201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29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我们获得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动汽车推广城市的大奖,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电动汽车的推广赢得了认可。会上讨论了几个热点问题:其一就是“汽车共享”,目前我们的车大部分都是闲置状态,一天只开两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不是在上班的车库中就是在自己的车库中,利用率不高;二是随着城市化加快人口越来越多,假如按照现在这种方式,像美国加拿大的比例,每人基本上一辆车,我国走这种交通模式的话根本无法想象,必须寻求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变革;三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大概30%的环境污染贡献度由于汽车尾气造成的;四是要转变观念,汽车只求所用、不求所有,但是在我国还要有一定的努力才能够改变这种消费观念,因为我国人什么都喜欢自己买,比如自己买房子、自己买车,什么都要自己的,实际上在国外终身不买房子的大有人在,租车也大有人在,但是我国人让它不买房子说不过去。会议上讨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车的所有权不一定是你的,只要满通需求就可以了。
对电池的需求是使用强度大,电动汽车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高端;二是中低端。高端是长续航里程,目前是350公里,能量密度单体210Wh/kg,后续向400-500Wh/kg能量密度发展,电池包达到260Wh/kg,作为电芯已经达到300Wh/kg,但是循环寿命没有到1000次。中低端的发展,A00级的叫做国民车,这个不是铅酸电池很低端的,是可以满足安全和续航里程要求的,现在像知豆、EC180的销售量,一个月都是1万多辆,我们认为这款车应该是中低端的,一定会走量的发展趋势。这款车使用电池最佳是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以前认为能量密度到150、160Wh/kg,我们目前到170Wh/kg,应该算国内最高的,下一步冲200Wh/kg,应该在明年可以达到200Wh/kg。磷酸铁锂成本有明显优势。
目前我们的产量在不到10GWh,二期工程是20-25GWh,大家都在讨论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过剩,目前已经达到了300GWh,今年年底差不多100GWh,但是今年需求32GWh,已经超过3倍,2020年也是3倍的过剩量,我们认为这个行业一定会重新洗牌,向更加集中的方向发展。
(PPT图示)这是我们研究院,在合肥、上海、美国硅谷等等。这是从材料到电芯、到管理系统、到电池系统,这是能量密度的发展方向。
我们不但是做电池,而且在进入储能领域,把电池和储能结合起来做一个全方位的布局。我们还进入了服务领域,成立了运营公司,建立车联网,电池公司向全方位的服务商转变。我们和整车场前端联姻,和材料联姻,和比亚迪、中远集团合资成立一个做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公司。
谢谢大家!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