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忧凸现!我国动力锂电池结构性过剩

2021-12-07      570 次浏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呈现出了爆发式上升,这不仅极大地带动了上游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剧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竞争。而随着车企对动力锂离子电池提出更高的要求,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也开始面对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的难题。究竟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怎么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呢?详情一起来了解!


我国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规模接近5000亿


八月十八日,由我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著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蓝皮书: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公布。其从产业全局角度出发、回顾和分析了2016年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概况,总结取得的成绩以及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对促进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目前,我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上下游产业规模接近5000亿,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大产业,而这样规模的产业无疑要一个第三方的信息平台,来客观正确的传达行业各方面的信息。此时,蓝皮书的出现无疑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据悉,蓝皮书不仅从产业链体系方面介绍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产业、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产业、关键原材料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还对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支撑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指导政策、行业规范、标准体系以及专项支持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其从产业、技术、政策和前瞻等几个方面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行业发展情况。既有政府的导向,也有公司的声音,保障了信息沟通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产量过剩隐忧日益凸现


目前,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正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上升,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而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以及从业公司数量方面均全球领先。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创新俨然已成为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我国已有配套新能源汽车通告车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达235家,行业总产量已超过120GWh。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储备增速已远远超过销量增速。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成本空间压力激增,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开始陷入结构性调整阵痛。


一路高歌猛进俨然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真实写照。然而,产量的大跃进并非意味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反而愈加凸显出“高端产量不足、低端产量过剩”的困局。这就出现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总体产量过剩,但高端核心公司却因“结构性供不应求”而烦恼。


尽管如此,包括比亚迪、天津力神、沃特玛、天能、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南都电源、杉杉股份、万向A123、亿纬锂电等在内的多家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目前都已经或计划上马新的生产线。


未来,随着补贴政策趋严收紧,应用侧市场增速放缓已成大势,产量过剩或将进一步加剧。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或将面对“上游原材料不断涨价,下游主机厂又拼命压价”的尴尬境地。


助力打造专家级电池公司


当然,我们必须客观承认,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靠国家政策推动的一个市场。因此,少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也开始有了坐享红利而忽略技术创新心态。然而,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与新能源汽车毕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假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做不起来,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也就没了市场。


对此,蓝皮书认为,应该有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认真对待问题和挑战,并通过技术创新等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只有与整车公司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完成跨越才能实现双赢的结局,才能迎来整个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繁荣。


蓝皮书也明确表示,我国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太多,因此鼓励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长出几家像三星,LG、松下这样专家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


毕竟,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管理规范化。只有加快推进电池智能制造步伐,推动我国电池产品进入更高端市场,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电池高品质的要求。


原标题:隐忧凸现!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结构性过剩,或迎来大变革!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