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V微混技术令动力电池市场再次燃起烽烟

2018-07-28      1800 次浏览

近日,万向集团传来喜讯——A123、万向一二三获得上汽通用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订单——260万套48V超级磷酸铁锂电池


对于车用动力电池业来说,48V微混系统在数年前已提出,不是新鲜词汇。近年来,在油耗严政下,作为比较现实可行的一种节能减排方式,48V微混系统势头正起。据相关行业研究机构报告,到2025年,48V微混车将占到全部混动车的一半以上。


在48V微混系统中,起能量回收、储存作用的电池组是其关键技术和核心装置。48V微混系统的兴起为动力电池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在万向集团俘获上汽通用电池大单的同时,国内其他很多动力电池企业也正在发力48V微混动力电池领域。


48V系统的关键是储能电池组


所谓48V微混系统,其实是一种低混合动力系统,是传统12V起停系统的升级版。


该系统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代替传统的铅酸电池,用BSG(BeltDrivenStarterGenerator)电机代替传统的启动电机和发电机,不仅有效改善了电机的功率,在发动机启停技术的用户体验上更为舒适,能够更为有效地回收汽车的刹车能量,为汽车中越来越多的电子负载提供电能支持。据厂商实测,搭载48V微混系统的车辆与传统车辆相比可以降低10%-15%的油耗。


48V微混系统的实现,仅需在原有车辆构架的基础上,加一个48V电池(一般1度电左右)和DC/DC(DirectCurrent,直流电源)转换器,每套48V混动技术模块的成本可以控制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


在48V微混系统中,提供能量储存和回收的动力电池组是关键装置。目前,该系统的动力电池一般采用锂电池。


企业纷纷布局48v微混动力电池


目前,国内在48V微混动力电池领域有所布局的企业有万向集团、比亚迪、风帆、中航锂电、中信国安盟固利等。


据媒体报道,万向集团的48V微混动力电池技术来自F1赛车的高功率电池技术,是在纳米磷酸铁锂技术基础上开发而成。该电池产品具有高功率的特性(电池的电芯功率密度为3千瓦/公斤),在低温下表现良好,可以在最低零下30摄氏度下释放比铅酸电池更多的电量,并能达到持续5年的生命周期。


除了万向集团,国内在48V微混电池上布局较早的还有比亚迪。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推出了自己的48V微混技术——绿混系统。


在绿混系统中,比亚迪弃用了传统12V的铅酸蓄电池,而改用48V的磷酸铁锂电池。通过使用48V电压平台以及对全车用电设备的改进,同时配合发动机启停、制动能量回收、低滚阻、风阻等技术,比亚迪宣称可以使搭载绿混技术的车辆实现百公里节油1.5升左右。


在“2016’第五届中国电池市场年会暨第一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第二届中国电池行业智能制造研讨会”上,风帆公司总经理李勇介绍了风帆公司最新布局的48V钛酸锂启停电池系统。李勇表示:“48V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要实现高倍率的充电,钛酸锂电池的材料体系正好满足这一点,而且钛酸锂电池的安全性较好,寿命也比较长。公司已经着手准备对该产品进行量产。”


国际市场上,日立、博世、法雷奥、江森自控、舍弗勒等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也纷纷推出了车用48V系统解决方案,甚至给出了具体的量产时间表。


2016年7月,日立公司(HitachiLimited,日本大型的综合性电机跨国公司)对外宣称,已针对中混动力汽车开发出了适合小排量车型的高动力输出的48V锂离子电池组,由于其系统兼备良好的降低油耗效果和较高的性价比,有望在中国和欧洲普及。


2016年5月,博世(BoschGroup,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产业)对采用其48V系统的卡丁车进行了应用测试,随后,博世对外宣称能提供48V系统的整套解决方案,并计划2017年量产。


随着各大相关零部件厂商量产计划的实施,48V微混动力电池市场正在提速发展。


48V系统发展迅速,未来,48V系统是否会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造成冲击呢?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当前48V系统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实际上48V微混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真正由48V系统驱动的汽车数量还微不足道,48V系统并不足以撼动纯电动汽车市场。


另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市场并非会由单一技术所主导,而会出现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现象。48V系统可能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这也将令动力电池市场“烽烟再起”。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