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锂电池结构性过剩加剧

2021-11-23      468 次浏览

高端不足低端过剩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同比上升53%。而在新能源汽车迅速上升的直接带动下,2016年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也迎来了大幅提升,近八成公司实现了利润上升。其中,净利润增幅同比超过100%的公司达到近50家。


但与此同时,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小而散”的格局并没有得到解决,高端产量不足低端产量过剩的问题也在进一步加剧。进入2017年,受补贴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一月销量同比大幅度下降,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也直接受到了影响,行业面对新一轮的整合重组。


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由热转冷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火爆,2016年,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利润大幅上升。根据2016年公司年报显示,近八成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实现了利润上升。其中,预告净利润最大增幅同比超过100%的公司达到48家,预告净利润上限超1亿元的公司高达68家。而产业龙头比亚迪预计2016年净利润更是高达52亿元。


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高上升,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一直存在缺口,供应不足,甚至一度出现新能源整车公司销量由电池公司的产量决定的现象。在这种态势下,2015年和2016年,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投资量持续上升,产量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新增产量较同期新增42GWh(1GWh=100万千瓦时),总量几乎是2015年全年出货量的近3倍。


由于规模得到迅速提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车用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生产基地。对此,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表示,该产业产量有可能在三五年内达到饱和。


进入2017年,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一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超过70%。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降成本压力激增,开始陷入结构调整阵痛。


数据显示,与2016年十二月相比,三元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今年二月上旬的价格均出现下降,降幅超过15%。由于新能源汽车厂商还处于调整期,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整体开工平淡,订单量同比下降超过20%。


业界分析,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大幅降价,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近来销量出现下降,另一方面也与大幅扩产导致的产量过剩有关。2016年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增产量是2015年的近3倍,而产量同比上升仅82%。


专家表示,2017年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整体呈现过剩,行业将面对分化。


产量高端不足低端过剩


工信部部长苗圩前段时间在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销规模实现了快速上升,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技术还要大幅度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要加快推进。目前,公司已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苗头,动力锂离子电池高端产量不足低端产量过剩的问题在进一步加剧。


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中两极分化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行业结构性风险上升。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15年出货量前10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75.3%,整体动力锂离子电池121家公司中,真正能进入整车供应体系的数量不超过20家。


据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要包括产量急剧扩张,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电池通告管理趋紧,公司应对不足;电池单体性能不差,但成组技术差距明显;技术路线存在争议,部分公司受挫;动力锂离子电池自动化装备水平低;安全事故频发,电池安全亟须重视;回收利用存在技术障碍,政策落实执行难度大等。


对此,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在利好政策推动下,不少新能源汽车公司忙着加大产量,竞相向电池公司催货,为及时拿到电池产品甚至降低质量要求。而一些电池零部件公司为了保障供应,也降低了质量标准,放松了管理,放缓了技术研发的步伐。与此同时,行业还存在“小而散”的问题。由于市场快速扩大且准入门槛低,大量研发技术水平不高的中小型公司开始进入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但这些公司在技术创新和盈利能力上毫无优势。


业界人士认为,虽然当前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已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但这并不意味着与韩、日等优秀公司没有差距,据一位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日韩巨头生产的电芯产品,一百万只中不合格的只有3只,而我国公司的电芯产品合格率尚无法达到这一水平。


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或迎来变革


有行业人士认为,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过剩后将出现激烈的价格战,利润下降等问题会持续困扰公司。但高端产量会供不应求,那些具备产品技术优势、产量规模优势以及市场占有率优势的公司将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2017年,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大浪淘沙的筛选,一些产品质量差、安全系数低的电池生产公司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说,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呈现结构性过剩,而非绝对过剩,三、四线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淘汰进程会加速,一些工艺落后、定位低端的公司也会被整合并购。


苗圩表示,未来将加强产量调控,同时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通过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提高技术准入门槛,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散、小、弱”的发展格局,建立产量预警机制,引导公司合理规划产量发展计划。


陈清泰也认为,要打造一个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加大研发投入,下大功夫抓质量,踏踏实实地解决暴露出的问题。除了制造工艺等环节之外,国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在于基础工业,应更加重视对基础工业的研究,从根本上缩短和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同时,政府也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推动行业变革,淘汰低端产量,提高市场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


而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进步,打造一批新产品和新技术,正成为突破产量过剩瓶颈的一个重要方式。据我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透露,目前中科院正在进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开发,预期首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会在2020年到2025年期间进入市场。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