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回收难题待解:市场乱象丛生

2021-12-09      708 次浏览

动力锂离子电池规模化退役时限渐行渐近。五月十七日,工信部公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规范动力锂离子电池全过程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提出监管要求。


估算显示,动力锂离子电池“退役潮”今年将开始爆发,如按70%执行梯次利用计算,2020年将有约6万吨废旧电池等待处理。一边是蜂拥而至的批量报废,一边是尚处起步的新兴领域,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将历经怎么样的考验?


回收市场乱象丛生


“我们按重量称,8元一公斤,不议价。这已经算高价了。”


“有照片吗?看看大小、型号后再给你报价,量大可上门收。”


“一口价每块50元,这种电池收来只能拆掉,值不了多少钱。”


这是在北京南五环外的一处废品收购集散地,记者走访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时看到的情景。


再打开多个二手商品服务平台,类似“现金收购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回收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信息,比比皆是。


“几个人租个仓库,网上发发信息,就能搞起回收。”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勇告诉记者,在京津冀周边及广东深圳、河南新乡一带,回收“游击队”不在少数。“既无正规流程,也不遵守环保要求,更谈不上任何技术含量。非正规回收甚至比正规公司还多,打几枪换个地方,不仅扰乱市场,更留下污染隐患。”


而这种混乱的问题还发生在一些正规汽车报废拆解公司中。“现有报废拆解公司以油车为主,对新能源汽车并无太多相关相关经验。比如,因交通事故报废或未进入梯级利用直接淘汰的车辆,只能按传统流程处理。”我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坦言,去年以来已接到京、冀、豫等多地公司的反馈,称拆解后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储存、运输方面存疑,希望协会供应帮助。


动力锂离子电池退役后应去哪儿?业内实际早有关注。“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作为示范的那批电动汽车车,电池早已报废。但其中只有部分被厂家及研究机构回收用于研发,其余电池都去向不明。”高延莉称。


“无论从绿色环保、安全管理,还是上游保供角度,都应尽快加强对回收的监管。”赵小勇称。


回收主体、技术、模式模糊不清


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缘何成难题?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问题的焦点在于谁来收、怎么收及采用何种模式回收均不确定。


首先,回收主体未就位。“按照规定,汽车公司应承担回收主体责任,但车企也不是万能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一定程度上,车企更像是电动汽车的“组装厂”,在质保期内负责电池使用正常,生产供应、二次利用及回收等环节,却是电池公司专长。“我认为,谁销售电池、谁负责电池,至少也应双方合作。遗憾的是,电池公司往往被排除在回收体系之外,责任目前还不明确。”


“此外,车辆到用户手中,产权便不再属于车企。一旦过了质保期,车企一定能保证收回来吗?”赵小勇称。


其次,在技术方面,回收本身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后处理技术。据了解,退役电池的类型、规格、工艺等各不相同,且串并联成组形式、应用车型、使用时间及工况都存在多样性,造成拆解复杂。以国内现应用最多的湿法冶金技术为例,除整体回收率偏低外,回收中出现的强酸、强碱、氨水等极易造成污染。


“更多情况是,公司只得到废旧电池本身,并未拿到相关数据。这给后期梯次利用、拆解、预判等环节带来难度,新增处理成本。”山东知豆电池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吴辉称。


最后,在回收模式上,因“退役潮”暂未大规模到来,不少公司面对盈利难题,短时间内仍难实现规模效应。


“从经济效益上看,我们这些专做回收的公司甚至比不上那些非正规小厂家。”江西赣州市豪鹏科技公司总经理区汉成无奈坦言,“仅运输、仓储环节,我们严格遵循危险品相关要求,相比小厂走普通物流、随意堆放,成本高出一大截。”


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此同有感触。“国内还未建立成熟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一些公司虽有涉及,投入却超出电池价值,缺乏盈利点,经济性欠佳。”


各方摸索解决方法


起步艰难,前景却被业内普遍看好。甚至有机构预测,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将形成百亿元新“风口”。现阶段如何破冰?建立成熟的闭环产业链,或可从根本上解决回收难题。


从回收主体开始。“我们应意识到,有关车企来说,只有责任、没有利益是件让人感觉很难受的事。怎么能激发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崔东树表示,首先,可建立地方性的综合回收体系,将回收定点交由具备资质的公司来做,并通过严格监管杜绝违规回收。“同时,鼓励车企与电池公司联手,在对电池有效分类的基础上执行处理,形成完整利益链条。加快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让回收成为有利可图的买卖,自然激发各方积极性。”


对此赵小勇也称,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方面,行业仍处起步阶段。“但车企作为第一责任人,应主动建立回收服务网点并对外公布,通过售后服务机构、电池租赁公司等共同形成回收渠道,也可与相关公司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渠道,提高回收率。从公司、4S店到服务站等,采用逆向物流的方式完成回收,并形成溯源管理。”


“我们也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做了许多尝试。”上述北汽负责人举例表示,如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以退役电池模块为应用重点,建立从整包、模块到电芯的应用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并依次开展梯次应用评估。当整车电池容量低于80%时,即可退役转入梯次利用环节,通过筛选和重新成组应用于储能系统。当电池容量小于40%时,则进入拆解回收流程,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闭环。


不过该负责人也指出,在充分开展商业模式试点、积累相关相关经验后,应对其中真正具有推广价值的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复制,防止一哄而上。


“截至目前,全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相关公司有400多家,大家都在寻找、建设自己的渠道。有关公司而言,这将有利于获取电池回收效益,但从行业角度或社会整体效应来看,难免造成渠道重复构建,导致社会效率和利用率降低。换言之,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商业模式来讲,我们都还处在摸索阶段。”我国电池联盟综合部主任杨清雨提醒称。


来源:我国能源报


记者:朱妍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