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大多局限于小型动力系统中,例如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汽车等。而大型储能系统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往往有更高的要求,退役电池的一致性一般也很难保障。因此不少公司和专家认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在储能上是“伪命题”。
退役电池存在的断崖式衰减等失效问题,确实是储能公司必须考虑的一个风险。
在近期由由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我国网共同主办的“2017’第二届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我国电科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来小康也直言,“梯次利用一定是经济性的,经济上不合算,不如买新电池”。
对此他进一步解释到,“目前大多数拿到手的退役电池都是‘黑箱’,无法了解之前的电池使用数据,例如一个电池号称它是循环3000次后衰减到80%,假如真实情况是它循环1000次后就到80%了,你敢用吗?你能用吗?”
来小康还表示,“破解黑箱、从一个点上就能判断退役电池后续延寿多长时间,难度太大,有可能检测费用比梯次利用价格还高”。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在储能上确实有着巨大的前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坚博士在此次会议中发表演讲,他预测,2030年退役电池总量或将达到270GWh,以平均四小时放电时间算,放出电量相当于7000多万千瓦的电力装机。而在经济性上,刘坚预测梯次利用电池在理想情景下,成本可以降到每千瓦时157元。没有人会忽略这有关储能发展的巨大意义。
郑绵平院士在此次峰会主论坛致辞时也提到,近期3~5年内批量的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就会出现,而5年后的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处理可能会促进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
在这个新的产业中,除了电池回收,从此次会议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公司正在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逐渐打开电池梯次利用的市场。
蔚来汽车电网储能部总监张建兴在发言中表示,当前蔚来正在构建从从动力应用、充换电运营到梯次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利用换电站对充电体验的提升价值,实现梯次利用电池储能项目的落地。而就在这个月,北汽新能源也刚刚宣布了其建3000座换电站的“擎天柱计划”,要逐步实现在2021年~2022年梯次储能电池利用5GWh的目标。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张建兴表示储能应用时大多数电池包将不拆包,通过多支路的设计应用,在交流侧能够直接并联,各支路电池相互之间在物理上是隔离的,即使一个支路发生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的系统运行。此前储能PCS设备供应商盛弘电气在接受能见APP采访时也表示,分支输入PCS,各个电池组之间就不会出现电压差以及由此导致的电池环流问题,因此一个系统中可以同时使用不同品牌、不同类别、不同SOC也即新旧不同的电池。
能见APP还了解到,中恒电气旗下公司煦达新能源也基于其独有的小功率PCS将退役电池不拆解、不重组,直接组串连接,已经有多个储能项目应用。公司相关人士对能见APP表示,像铅碳、三元这些电池都有很好的原材料回收价值,目前都是直接原材料回收,但假如先在储能上梯次利用再材料回收,价值就更高。而磷酸铁锂材料回收价值不高,应该重要是储能梯次应用。
除了大型的储能项目,广东电小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中伟在此次会议发言中还表示,十分看好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在便携储能行业再利用的前景,预测未来五年全球便携储能的潜在需求数量在三千万台左右,同时其销量目标是在六百万台,对动力锂离子电池消耗的容量大概为6G瓦时。
在此次峰会上,美国UL相关代表表示,目前美国、欧洲、日本都有针对储能电池的相关标准,其中欧洲的标准还是今年初才制定的。
来小康也同时表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专家组正在编写2018年的指南,将纳入电池梯级利用这个项目,制定五大类17项使用方法,其中就包括储能应用。
综合看来,我国的梯次利用电池标准制定将变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