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的“电池焦虑”生意:充电一小时收费四块

2021-10-15      771 次浏览

聚美优品(NYSE:JMEI)董事长陈欧于近日再度抛出的私有化要约,除了引发外界感慨其曾经红火的电商业务日渐边缘外,也让聚美优品持股82.07%的共享充电宝公司街电科技受到关注。


聚美优品在2018年财年营收下降了26%,但包括街电在内的新业务却实现营收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09%,营收占比从上一年的3.1%一举提升到约22%。


但另一方面,街电虽然与怪兽充电、小电科技、来电科技并列共享充电宝梯队,但共享充电宝行业自身一直面对着“壁垒低”、“盘子小”、“伪需求”等质疑。而在经历过2017年的融资爆发、2018年的遇冷休整以及2019年的集体涨价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战火在2020年又将如何燃烧?


集体涨价


曾经一块钱一小时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19年掀起一波集体涨价潮。《华夏时报》记者看到的订单显示,目前在果蔬生鲜门店、KTV、酒店等北京市区消费场景下,共享充电宝的使用价格为每小时2-4元。


但景区、酒吧等封闭点位的价格上升更快。《华夏时报》记者看到的一张去年十月位于西湖景区一公园某点位的共享充电宝订单显示,3小时3分钟的使用收费高达21元。这张订单的收费标准为每半小时三元钱。使用时长不足3分钟,本次使用免费。此外,每24小时封顶30元,单次使用99元封顶。要提及的是,此前还有消息称,有些点位的使用价格已经涨到8元每小时。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共享充电宝平台涨价与其所承担的产品成本、运营成本、门店入驻成本、行业竞争等有关。


除了投放机器外,共享充电宝公司面对着逐渐高涨的入场费和利润分成。有共享经济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他了解共享充电宝行业给商家的平均利润分成大概在20%左右,一些特殊点位则能达到50%甚至70%,“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率越高,这个点位的商家分成就会越高。”


共享充电宝行业某头部公司内部人士任舞(化名)也向《华夏时报》记者确认,在一些战略性的点位,商家的利润抽成应该能达到50%。她告诉记者,这源于战略性点位和生意模式点位的利润分成不相同。


她透露,各家公司在商场、餐厅等一般点位的价格都差不多。但在酒吧、会所、网吧等核心点位布局的共享充电宝使用价格更高,营收也会更高。她举例称,位于一间酒吧的一台16孔机器可能一天能拿到几千或上万的流水,但有的点位一天流水只有几十块钱。


此外任舞还表示,线下铺点是共享充电宝公司与商家的博弈过程,并不是商家要分成就能分。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进场费、利润分成、使用价格等等要通过对机器折旧、运营成本等方面的精细计算,基本都是一店一议,没有通用的行业标准。“这个行业考验的就是运营能力。”


点位竞争


在日趋高涨的进场费和利润分成背后,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激烈的点位争夺战。


多位共享充电宝行业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在基础性的点位铺设方面依然竞争激烈。撬竞争对手点位、甚至自己不进驻点位也要搅黄竞对进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而激烈的竞争之下,共享充电宝行业也已形成囊括“三电一兽”的第一梯队。


Trustdata去年七月公布的《2019年我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三电一兽”四家公司已垄断共享充电宝市场96.3%的份额。这四家公司中,街电以28.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小电和怪兽分别以27%和25.1%的份额紧随其后。来电以15.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易观在去年十二月公布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报告还显示,目前“三电一兽”约在市场上投放了1350万部充电宝,其中怪兽充电约有500万部充电宝,小电约有400万部充电宝,街电约有300万部充电宝,来电科技则约有150万部充电宝。


但与共享单车头部厂商一度退不出押金的窘境所不同,去年三月街电COO何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头部玩家已基本实现盈利。公开资料显示,街电2018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8亿元,营业利润约为3700万元。


尽管其它共享充电宝公司都未公布自己的经营数据,但上述共享经济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规模采购下共享充电宝的机器成本并不高。据他了解,5000毫安的共享充电宝出厂价格在30元左右。而一台六口台式机的拿货价格也已经在千元以下。


此外,涨价也有助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盈利。陈礼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初期的共享经济项目通过资本的助推加快了对市场的探索,但同时也导致了其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尽管共享经济平台不断尝试新的盈利方式,但目前依旧未解决规模盈利的难题。“通过涨价来提高收益,成为共享经济产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资本冷静


上述这番观点,也为共享充电宝行业当下一边是轰轰烈烈的点位竞争,一边却是资本的冷静观望,在某种程度上做了注脚。


易观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资本爆发期,当年第二季度共计发生20笔融资,总额达12.3亿元。但在随后的行业混战中,小宝充电、放电科技等多位厂商陆续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单车行业出现的巨大落差也为共享经济市场迅速降温。


共享充电宝行业随后也进入资本寒冬,仅有头部厂家获得资本青睐。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仅有畅充科技、小电和怪兽充电公布了三桩融资。2019年则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怪兽充电宣布完成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这才打破了当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公开融资零记录。


在资本态度谨慎背后,共享充电宝项目一直存在争议。陈礼腾认为,理论上来说智能机用户规模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想象空间,“但共享充电宝行业并不是刚需市场。”此前还有投资者在跟记者交流时还认为,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头部公司都只是微盈利水平,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盈利空间还将进一步收窄。


共享充电宝行业要开拓新的战场和实现差异化竞争。


在纷纷布局大屏机,意图实现流量变现外,陈礼腾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在一二线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在低线市场则增速较快。Trustdata上述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规模已接近1.5亿人次。其中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为53%。


但任舞则认为,各家共享充电宝厂商在三四线市场的渗透布局都并不充分,相享充电宝行业在一二线市场远未饱和,竞争最为激烈。她认为目前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布局的点位远远没有达到美团的合作商户数,“美团没有合作的商户我们也可以进去。”美团在201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当期其年度活跃商户为590万家。


但对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利好消息是,随着5G的快速普及以及电池技术尚未出现革命性的进展,“电池焦虑”依旧存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20年的竞争是否将更为激烈?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