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荒”背后:产业链公司排队上市 忙募资扩产

2021-09-09      812 次浏览

中新经纬客户端七月二十一日电(付玉梅)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正遭遇“成长的烦恼”。据央视财经近日报道,一场“电池荒”悄然来袭,各大动力锂离子电池厂商满负荷运转,公司CEO为争抢资源不惜亲自到点蹲守。


而“电池荒”背后,产业链“上市潮”同步上演。随着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持续火热,公司借上市募资扩充产量,能否解当下电池短缺的“燃眉之急”?


产业链迎上市潮


A股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中,已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头部公司。其中,宁德时代市值突破万亿后仍在不断攀升。以龙头为聚集,产业链公司纷纷在上市门前排起了队。


近日,宁德时代的供应商尚太科技冲刺IPO。这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金刚石碳源、增碳剂等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公司。


此外,电池材料公司长远锂科、厦钨新能科创板IPO申请近日获证监会批准。电解质添加剂公司华盛锂电在科创板上市获受理。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余家电池材料公司在A股排队上市。锂离子电池公司中,如珠海冠宇也已于六月中旬在科创板先发上会。


据上海证券报统计,截至2021年七月十四日,共有27家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公司申请A股IPO,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而2019年至2021年一月在A股上市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公司仅有10家。


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扩产”是这些产业链公司募资上市的重要用途。


例如,长远锂科募集资金计划投入19.78亿元用于车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可形成年产4万吨车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尚太科技拟募集15.44亿元,用于北苏总部产业园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成后,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量将新增7万吨/年。厦钨新能拟募集15亿元,将用于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锂电行业数据平台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客户端表示,锂离子电池公司现在很“缺钱”。一是由于市场景气度高,公司急需新增产量,配备生产线,而资金投入仅靠产品获利是很不现实的,上市就成了较好选择。另一方面,今年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而现在公司补贴、款项收回滞后,也使得其资金压力不断新增。


扩产竞赛背后


我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六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上升两倍。行业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在“电池荒”面前,产业链的扩产对新增流动性和供给无疑有益。然而,部分公司数据却显示出,其原有产量利用率还有待消化,甚至在下降,却仍在募资扩产。


例如,科隆新能2020年产量利用率仅过五成,募资项目需耗资3.8亿元、将年产1.2万吨,产量释放难免要更长时间。尚太科技的产量利用率正连年下降,2018-2020年分别为89.17%、74.34%、66.64%。瑞泰新材2020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产量利用率仅为50.71%,同比大降52.63%。


墨柯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类似产量过剩的现象在行业内并不罕见。重要原因是部分公司此前对发展预期过于乐观,过度铺设产线,导致最终产量利用率严重偏低。他举例分析,“几年前行业产量大增,市场供过于求后,直接导致动力锂离子电池上游材料碳酸锂价格过度下跌,也让部分厂家难以承担损失。现在这些过剩的产量核还处于消化和修复阶段。”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向好,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已在争相扩产。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一季度,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公司相继公布了20多个动力锂离子电池相关新投建项目,投资高达1600多亿元,建设年产量超过350GWh(亿瓦时)。


然而,一边是不断扩充的产量,一边是行业“电池荒”,这种现象又该如何理解?


安信证券指出,进入二季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新一轮扩产竞赛仍在继续。不过,高端结构性产量不足,一二线电池公司仍将加速扩产。根据统计,2020年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利用率仅为26.5%,但头部电池公司处于40-79%的较高水平。“体现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高端电芯及优质产量不足,但低端产量过剩相对严重,导致实际电池供应持续紧缺。”


有关“电池荒”现象,墨柯认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也与行业整体的构成有关。“正如前面提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快、款项收回滞后等,导致许多中小厂家处在一个开工不连贯的状态,资金跟不上,但是市场的需求又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一些大型的厂家也会在市场‘扫货’,使得关键原材料的争抢更加紧张。但是,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有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影响到各自的供应情况,难以独善其身。”


“行业现在处在一个很亢奋的状态。”墨柯表示,尽管行业处在向好态势,但公司的立身之本仍然是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和工艺革新,“回到本源,就是电池一定要越来越安全、能量密度越来越高、成本要越来越低。从这些角度来看,锂离子电池的产业格局还远远没有固定,尤其是对处在二、三线的公司来说,一定要迅速打造自身的优势。”


东吴证券研报还提到,借鉴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史,未来锂电设备的专利也将会形成护城河,核心设备商将和电池厂形成较强的黏性。(中新经纬APP)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