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怎么样的?

2021-07-22      1191 次浏览

2018年在整个汽车市场二十多年首次出现下降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依然逆势上升60%以上,成为汽车市场的一批黑马。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动力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离子电池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那么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呢?


近日,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的PeterJ.bugryniec(第一作者)和SolomonF.brown(通讯作者)等人利用加速量热(ARC)和热箱试验关于LFP电池在不同的SoC状态下导致热失控发生的重要原由进行了分解,研究声明在高SoC下,正极和负极分析反应是引起LFP电池热失控的重要原由,但是在较低的SoC状态下负极的分析反应是导致LFP电池热失控的重要原由。


LFP材料具有橄榄石结构,我们认为由于更加稳固的P-O键的存在,使得LFP材料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我们以18650结构电池为例,假如采用LFP材料则在热失控中最多能够释放0.5g的O2,但是假如我们以LCO为正极材料那么热失控中能够释放出多达3.25g的O2,更少的O2释放意味着电解液的燃烧反应受到抑制,释放更少的热量,从而抑制LFP电池热失控的剧烈程度。


试验中采用的电池为商业LFP18650电池,容量为1500mAh,并分别采用ARC和热箱试验研究LFP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如下图所示),分别控制LFP电池的SoC为0%、28%、63%、100%和110%进行ARC(加速量热)探测,控制SoC为100%进行热箱探测。


ARC探测是研究锂离子电池热稳定性的常用办法,基本操作办法可以分为三步,首先是加热到预定温度,第二步是等待,第三步是搜寻,也就是电池在某个温度下电池温度的升温速率达到某个速率就意味着电池开始自放热,假如电池的升温速率达到某个速率则以为电池开始热失控。在这里作者将ARC的开始温度设定为50℃,结束温度设定为315℃,每步升温5℃,等待60min,假如电池在该温度下升温速率达到0.02℃/min,则该温度是电池的自发热开始温度,假如电池的升温速率达到1℃/min,则该温度为电池的热失控触发温度。


下图a为100%SoC电池的ARC探测曲线,从图中能够看到100%SoC的LFP电池的自发热开始温度为95℃,随后电池的升温速率一直增大,并在230℃达到3.7℃/min,但是随后电池的升温速率开始出现下降,并在280℃附近出现了一个新的高点——1.6℃/min。下图a可以被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区域1,95-150℃,电池开始自加热,这重要对应的为负极表面的SEI膜发生分析,并伴随着负极-电解液反应,在区域3中,150-255℃,该阶段萌生的热量重要来自于负极-电解液、正极-电解液的副反应,其中负极-电解液释放的热量占据绝大部份。在区域4中(255℃),这一阶段的电池内部热量的萌生重要来自于电解液与LFP分析萌生的O2发生的氧化反应。


从下图b和c能够看到,在110%SoC和63%SoC下电池的ARC曲线与100%SoC电池的ARC的曲线的形状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当电池的SoC进一步下降到28%,则电池的ARC曲线形状则会出现分明的变化(如下图d所示),从电池自放热开始后一直到190℃,电池的升温速率一直在提升,并在190℃左右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随后电池的升温速率又开始缓慢新增。在较低的SoC状态下,LFP正极相比较较稳定,因此前半段电池的产热重要来自于负极-电解液的分析反应,在温度超过200℃后电池的产热重要来自于正极-电解液的分析反应,但是由于在这一SoC下正极的稳定性比较高,因此电池的升温速率也相比较较慢。


在0%SoC下LFP电池的ARC曲线的形状进一步改变,从图中能够留意到一方面电池的自加热开始温度出现了一个分明的延迟,其次电池在190℃附近的升温速率峰也消失,这声明在低SoC下,电池处于一个相比较较稳定的状态,负极已经完全脱锂,因此负极-电解液分析反应的速度也大大降低,在温度超过200℃后,曲线的形状与28%SoC的电池基本相同,LFP正极分析释放的少量O2促使了电解液的分析,使得电池的升温速率缓慢的升高。


下图为依据ARC探测结果统计的电池的自发热触发温度、最大升温速率温度和最大升温速率所对应的温度,从图中能够看到随着电池的SoC的升高,电池的最大升温速率也相应地上升,这重要是因为在更高的SoC下电池内存储的能量更多,同时更高的SoC也意味着电池的正负极的稳定性也更低,重要是负极中存储的Li更多,因此负极与粘结剂、电解液等发生的分析反应释放的热量更多,从而加速了锂离子电池温度的升高。


由于最大升温速率能够反映锂离子电池内部正负极的稳定性,因此最大升温速率能够很好的反映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下图比较了几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体系在不同的SoC状态下的最大升温速率,从图中能够看到无论是在何种SoC状态下,LFP电池的最大升温速率都要比其他类型的电池低三个数量级以上,这声明LFP电池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电池在安全性上具有显著的优点。


下图为LFP电池在热箱探测中的表面温度的变化曲线(实线),以及热箱内部温度(虚线),电池表面温度变化曲线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区域A为电池在热箱加热下温度升高的过程,电池表面温度低于95℃,电池尚未开始自放热。区域b为电池表面温度持续升高达到180℃左右,这一阶段SEI膜开始分析,负极-电解液和正极-电解液分析反应开始发生,电池开始自发热,电池温度快速升高很快超过了热箱温度,最终电池的泄压阀因为压力过大而破碎。在区域C为电池泄压阀启动后到电池热失控达到峰值温度,区域D为电池热失控结束,电池的温度最终恢复到了热箱的温度。


比较两个不同温度的热箱得到的电池表面温度曲线能够发现,220℃热箱中电池在热失控中的峰值温度要分明高于180℃热箱中的电池,这声明在220℃热箱中的电池热失控中会发生额外的反应,前面的ARC分解声明,LFP正极分析反应惟有电池表面达到210℃后才会发生,而电解液的分析反应则惟有当电池表面温度超过255℃后才会发生,而在180℃热箱探测中电池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到230℃,因此至少电池尚未达到电解液的分析温度,同时较低的温度下LFP正极释放的O2也会显著减少,这都显著的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产热速率,从而抑制了电池温度的升高。


PeterJ.bugryniec的研究声明SoC关于LFP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SoC的新增电池热失控的剧烈程度显著新增,电池的稳定性分明降低。关于导致热失控的详尽原由分解声明在100%和110%SoC状态下引起电池热失控的重要原由为负极-电解液和正极-电解液的分析反应,但是在较低的SoC状态下电池热失控的重要触发因素为负极-电解液的分析反应,在SoC低于28%时LFP的热稳定性显著提升,不会发生热失控。热箱探测声明更高的热箱温度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更为严重的热失控,这重要是因为更好的热箱温度触发了电解液的分析反响应正极分析释放O2反应,加剧了电池温度的升高。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