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氟磷酸锂龙头公司多氟多公布通告称,该公司六氟磷酸锂销售价格,将在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各类客户上调3万元/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4500美元/吨。
无独有偶,天际股份、九九久等公司也相继大幅上调六氟磷酸锂价格。据记者了解,作为电解液的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快速上升的带动下,其价格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而这仅是动力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价格普涨的一个环节。
(文丨本报记者卢奇秀)
原材料价格或继续上涨
动力锂离子电池重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构成。其中,正极材料重要由碳酸锂和前驱体材料构成,在成本中占比最大。磷酸铁锂会受铁矿石价格影响,三元材料直接受贵金属镍、钴、锰等价格波动影响。
自2020年以来,动力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价格均持续提价。目前三元前驱体NCM523市场行情约12万元/吨,与2020年夏天相比,涨幅超60%;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处于8.5万-9.2万元/吨之间,相比今年年初,涨幅超26%;钴价则维持在34万元/吨左右,今年以来涨幅超40%。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一方面,全球锂矿、钴矿、镍矿资源多集中在海外,且被头部矿业集团所垄断,另一方面则是新能源汽车快速上量带动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上涨,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关公司扩产计划并未如期落地,导致市场供不应求。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原材料价格或继续呈上涨态势。在近日召开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前沿技术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秘书长徐爱东指出,本轮锂行业需求周期强劲,但受限于全球供给侧锂资源和锂冶炼相互不匹配,锂价维持高位的时间有望超预期。今年下半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有望上涨至10—12万/吨,3年内锂价中枢预计9—10万/吨;镍原料方面,去年镍产量出现结构性过剩,未来镍价取决于国外相关项目进展和成本;钴原料方面,上半年供应相对紧张,随着新项目以及扩产项目的投产,下半年供应紧张情况将逐步缓解,“假如钴价上涨迅猛很可能导致正极材料三元系的增速放缓。”
“无钴电池的供给也不及预期。”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投资品中心总经理邱祖学进一步指出,2021—2025年全球钴新增供应量有限,钴价中枢有望上行至35万元/吨。
磷酸铁锂材料优势凸显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承重压,在此情况下,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材料和成本优势凸显。
“以一块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和三元532电池进行比较,其钴、镍、锂金属在正极材料中资源消耗占比分别为0、0、4.3和12.2、29.9、7.1。”四川大学新能源材料系主任张云指出,磷酸铁锂材料对钴、镍和锂的需求和消耗远小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是目前锂资源消耗最少的正极材料。
记者注意到,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已出现变化,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正加速崛起。此前,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配刀片电池,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推出磷酸铁锂版P7车型,“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EV、上汽荣威Ei5、长城好猫、北汽EU5等车型纷纷选择搭载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特斯拉也推出了磷酸铁锂版本的Model3,以降低整车成本。
“因为价格便宜,磷酸铁锂将受到市场更多青睐。”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预计,2021年磷酸铁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将达35.8GWh,同比上升超60%,三元电池装机量将达55.9GWh,同比上升超36%。
国轩高科工研总院铁锂研发部经理汪伟伟坦言,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整车厂对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电池系统的价格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降低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是形势所迫。尤其在储能和低速车市场开发方面,开发低成本储能型磷酸铁锂材料迫在眉睫,将有利于与铅酸电池市场竞争,扩宽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及竞争力。
“降成本”是未来竞争核心
尽管行业普遍感受到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主流电池供应商均未提高装车价格。这是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面对的一次大考,在此过程中,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业内人士坦言,客户对动力锂离子电池供应商的选择极为谨慎,送样到批量导入生产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新增需求也会优先考虑有稳定合作的供应商。
“事实上,动力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数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133家下降到2020年的72家。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公司,其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85%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的94%。”墨柯指出,随着松下、LG、SK等日韩动力锂离子电池厂商进入国内市场,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重要电池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会出现波动但不影响基本格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优势供应商将强者恒强。
压力之下,降低成本被认为是有效应对之策。在墨柯看来,危机之中蕴藏机遇。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一方面要通过材料技术进步,比如降低正极材料中钴含量,提升负极材料能量密度,开发新型溶质技术等;另一方面,通过卷芯直接到模块、电芯直接到电池包等工艺,来简化电池结构。
张云进一步表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不存在技术壁垒,不同厂家之间产品质量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小,成本将是未来电池公司生存竞争的关键。他进一步指出,降低成本重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规模化及设备的大型化,降低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其次,加强技术攻关,通过冶金和材料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精简生产流程,实现原辅材料的降成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