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池有保质期吗?
电池是通过其内部的正负极发生化学反应,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产生电流对外供电的。
电池正负极材料由于存在微量的杂质元素,内部构成了许多微电池,时刻都在发生化学反应,消耗活性物质,即发生自放电。因此电池存放时间长了,电池容量会下降,尤其是存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电池电容量下降更快。故一般规定了的R20S、R6C等锌锰电池的保质期为1年,R03P、R6P电池为2年,LR03、LR6等碱性电池保质期为3年。国外品牌电池较国内品牌保质期多1~2年。消费者在购买电池时,要看清电池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可能选用近期生产的电池,不要购买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电池。
二、原电池(一次电池)能反复充电循环使用吗?一次电池不能被充电再生是由构成一次电池体系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一次电池的电极反应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放电后的放电产物不能通过充电的方法使它再转化为放电前的状态。所以,一次电池不能被充电再生。
三、电池是否会爆炸?
首先要指出的是电池不属于危险品,但不正确使用电池会造成危险。近几年来时有电池“爆炸”的事故见诸报端,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误用所致。如不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电池,对电池充电、反接、短路等均会使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内压增大到一定程度,电池内部物质可能会瞬间排出,进入人体、眼部,对人造成伤害。如果电池构成短路,电池容量会大幅度下降,且易产生漏液。因此,电池厂商一定要在电池或电池销售包装(最小销售单元)标注中文使用说明(警示说明),而消费者要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不能滥用。
四、何谓绿色环保电池?
生产电池所用原辅材料中不得人为添加汞、镉、铅等有害物质,且电池中汞、镉、铅含量应符合:汞Mercury≤0.0001%、镉Cadmium≤0.0010%、铅Lead≤0.0015%;产品达到清洁生产要求,污染排放达标;产品质量优于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废旧电池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绿色环保电池其标志上应有环境认证标志,没有通过环境标志认证,厂商自己在电池商标上加上绿色图标或“绿色环保”字样的均属违规行为。
五、如何鉴别普通锌锰电池和碱性电池?
以下三种方法可用来鉴别这两种电池——
(1)称重法:5号碱性电池重量为22~23克,而5号的普通锌锰电池重为16~18克,拿在手中碱性电池明显比普通电池重。
(2)触摸法:该法利用封口滚线槽的位置来加以判别,碱锰电池滚线槽深且宽,并处于负极一端,而锌锰电池的滚线槽窄且浅,处于正极一端。
(3)观察法:观察电池壳体的差异,碱锰电池壳体是镀镍钢壳,而锌锰电池外壳是锌筒。
六、电池中的有害元素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一般来说,电池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为汞、镉、铅、镍、锌等重金属和铅酸电池中的硫酸、各种碱性电池中的氢氧化钾和锂电池中的LiPF6等电解液。
汞及其化合物,特别是有机汞化合物,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较快的生物富集速率和较长的脑器官生物半衰期。
镉易在动物体内富集,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毒性。
铅可对人的胸、肾脏、生殖、心血管等器官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智力下降、肾损伤、不育及高血压等。
镍、锌的毒性相对较小,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
废弃电池中的酸、碱电解质溶液会影响土壤和水系的酸度,使局部土壤和水系酸性化或碱性化;这种污染相对而言是轻微的,电池电解液中可溶性重金属(电解液中的主要成分)会构成污染,特别是铅酸电池电解液中大量的硫酸铅和镉镍电池中的氢氧化镉。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结合有关标准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控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有害物质应主要考虑汞、镉、铅和电解质溶液。
七、废弃电池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国外(包括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控制废弃电池污染时,对不同的电池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全国回收铅酸蓄电池,禁止生产氧化汞电池,控制一次电池中汞的用量。对废弃电池的处理和环保法规也主要涉及铅酸、镉镍、氧化汞等几类电池。对于使用量最大的锌锰和碱性锌锰电池等一次民用电池,绝大多数国家更注重限制电池中的含汞量,实现低汞化、无汞化,不实行强制回收。原因之一是该类电池实现低汞化、无汞化后,对环境影响很小,美国已从原列入危险品管理改为按普通固体废物垃圾处理。原因之二是目前暂无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回收再生利用之法缺乏经济可行性。
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从我国国情出发,控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应主要考虑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等小型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实现民用一次电池(原电池)的无汞化,对不可能实现政府补贴进行回收处理的电池,采取减量控制的办法是一条有效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