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会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吗?

2021-03-11      2075 次浏览

锂离子电池重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部分组成,其中负极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和环境友好等众多优点,已经在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具有最大的消费需求。同时,它在纯电动、混合电动和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正在逐渐推广,市场份额的上升趋势最大。另外,锂离子电池在电网调峰、家庭配电和通讯基站等大型储能领域中也有较好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重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部分组成,其中负极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能量密度。金属锂具有最低的标准电极电势(?3.04V,vs.SHE)和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是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然而,它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出现枝晶,形成死锂,降低了电池效率,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并未得到实际应用。


直到1989年,Sony公司研究发现可以用石油焦替代金属锂,才真正的将锂离子电池推向了商业化。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石墨因其较低且平稳的嵌锂电位(0.01~0.2V)、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72mAh/g)、廉价和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占据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市场。此外,钛酸锂(Li4Ti5O12)虽然容量较低(175mAh/g),且嵌锂电位较高(1.55V),但是它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稳定,是一种零应变材料,因此在动力锂电池和大规模储能中有一定的应用,占据着少量的市场份额。随着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追求越来越高,硅材料和金属锂将是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内电池产业链从原料的开采、电极材料的生产、电池的制造和回收等环节比较齐整。此外,我国的石墨储量丰富,仅次于土耳其和巴西。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产负极材料已走出国门,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等厂商在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等领域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促进锂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从2009年开始就陆续颁布了相关标准,涉及原料、产品和检验方法,提出了各项参数的具体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对负极材料的实际生产和应用起到了指导性用途。目前实际应用的负极材料种类比较集中(石墨和Li4Ti5O12),重要涉及的标准共有4项。不过正在制定或修订的标准还有6项,说明负极材料的种类有所新增,要制定新的标准来规范其发展。本文将重点介绍4项已颁布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