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厂和供应商 困在电池安全里

2020-10-20      773 次浏览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潘卓伦刘洋发自广州


电动汽车自燃最近成为热门话题。


因为自燃,特斯拉降低了车辆日常可用电量;因为自燃,蔚来斥巨资召回;因为自燃,最近宁德时代甚至被传或转走保守的电池技术路线,股价受波动大跌……


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再一次将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困扰主机厂和供应商的焦点问题之一。


但从大数据上看,聚光灯下的纯电动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发生概率、数量,远远不如传统燃油车。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GGII),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已发生了约20起自燃事件。然而,同期国内传统燃油车的自燃事故数量是数倍甚至数十倍。


“我国新能源车行业纯电动汽车的自燃率是0.0032%,与美国0.003%的自燃率接近。而我国传统燃油车的自燃率是0.015%。”去年末,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在一场产业峰会上分享他综合我国、美国汽车保险公司数据后发现的成果,指出两地的燃油车自燃率与纯电动汽车自燃率的比例均非常接近5∶1。


作为未来产业大趋势而备受关注的纯电动新能源车,因为极高的关注度、话题性导致其自燃事故、电池安全等问题被放大,目前也成为了整车厂乃至供应商头上的紧箍咒。


困在自燃里的电动汽车


今年五月十八日,广州一辆纯电动新能源车发生疑似自燃致起火事故,由于或是该品牌首例,同时该车型年内销量成绩突出,相关视频、图片瞬间引发业界热议。


有关上述提及的纯电动新能源车疑似自燃事故,截至发稿已经过去近4个月,涉事的车企、动力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仍未就事故定性、原因等问题作出官方说明。


更令人汗颜的是,五月十八日的事故仿如拉开了年内纯电动新能源车自燃的序幕,之后类似问题不断发生,牵涉车企、车型越来越广泛。


一系列事故的典型共通点,是车辆绝大部分搭载了高镍含量的三元锂离子电池


九月十一日,接近上述五月十八日疑似自燃新能源车所属品牌的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包括五月十八日广州的疑似自燃,以及后续在深圳、海口等城市发生充电时冒烟、燃烧现象的多宗纯电动新能源车安全事故,均涉及宁德时代同一批次的NCM811(镍钴锰含量比例8∶1∶1)电池,“涉及车辆大约为4000台,若要全数维修或更换至少2亿元,目前还不确定是要换还是修,听说费用是由宁德时代负责”。


同时,另一名接近宁德时代的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主机厂通知车主的重要原因是在检查“电池镍片”,暂未能确认自燃发生的最终原因。此外,该人士还表示,目前宁德时代的“811”电池在国内合资品牌以及海外都有使用,“暂时都没什么问题”。


有关纯电动新能源车自燃起火的原因,我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曾丕权九月十一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高镍含量的电池,例如NCM811,由于电池能量密度高稳定性会弱一些,但包括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因素也是有可能引起自燃的因素。


被绑架的电池技术路线


虽然一连串的纯电动新能源车疑似自燃原因未明,但却引起了国内最大动力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在二级市场上的动荡。


由于搭载高镍含量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新能源车接连出事,作为该类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代表供应商,宁德时代日前被传将放弃NCM811配方,转走更显保守的NCM523电池配方路线。虽然随后宁德时代(300750.SZ)官方迅速澄清,但依然未能防止股价在二级市场层面的大幅波动。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进入九月以来,宁德时代股价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截至九月十四日收盘,其股价为192.78元/股,较九月一日214.25元/股的收盘价下挫11%。若换算为市值,宁德时代半月已蒸发超过5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为保电池安全而转走保守路线显然不可能,这相当于令新能源车行业“开倒车”。


“先毋论一系列搭载NCM811电池的车自燃是否单纯因为电池本身的问题,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宁德时代要最终实现无钴电池,‘811’是必经阶段,不可能掉头去做‘523’。”九月十四日,一位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技术趋势之外,上述专家还指出高镍含量三元锂离子电池与其他配方电池在性能上的差别。“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四驱高性能版),官方在北京金港跑出了1分25秒的成绩。而搭载‘811’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最低配国产特斯拉Model3,在同条赛道上则能跑出近1分22秒的成绩。”


“要了解后者的百公里加速性能与汉EV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我相信最终导致圈速成绩上的反转,除车辆调教、热管理系统等因素外,也体现了不同配方电池在性能上的差异。”换言之,对性能有更高要求的高端纯电动新能源车,目前来看,高镍含量三元锂离子电池是更匹配的选择。


可见,在难以逆转的电动化大趋势下,为保安全而选择更保守的电池技术路线可谓治标不治本,解除消费者对电池安全的担忧,以及正确树立消费者对电池安全的理解、认识同样重要。


“短时间而言,接连发生的疑似自燃事故对车企、电池供应商肯定会出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把时间维度放长来看,不一定是坏事,总比大规模量产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要好。而且我认为这次事件发生之后,也会推动宁德时代在高镍电池技术路线上调整得更加稳当,以及进一步加强与主机厂之间在电池品控方面的协作,推动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有关目前“811”电池风波的看法时表示道。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