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动力锂电池生产国。由此,后续废弃动力锂电池的流向与回收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
我国正在探索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制度。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将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厂在售出新能源车型时要对电池的回收利用负责。
按规划,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在2020年将达到500万辆。由于动力锂电池报废年限平均为5-8年,据专业机构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测,我国动力锂电池将迎来“报废潮”,到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大约是2016年报废量的20倍。
这些报废电池假如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更加有可能污染环境。如何安全回收、环保处理,加强废旧动力锂电池的规范化循环利用,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难题”。
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重要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个循环过程。动力锂电池性能会随着充电次数的新增而衰减,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动力锂电池就不适于应用在电动汽车上。梯次利用是指将退役的动力锂电池,运用在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低速电动汽车等领域,发挥再利用价值。而当电池无法进行梯次利用时,则要进行拆解回收。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盛明认为,废旧动力锂电池资源回收和梯次利用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处在技术积累和研发阶段。未来回收技术和梯次利用技术创新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些新能源车企、动力锂电池生产商加紧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领域。北汽新能源已经在河北投建了电池梯级利用和电池无害化处理、稀有贵金属提炼厂,方便将报废锂离子电池通过物理、化学方式重新提纯再利用。
动力锂电池公司宁德时代探索完整的锂离子电池绿色产业链:动力锂电池从汽车上退役后,当电池容量还剩70%至80%时,放在其电池储能系统中进行梯次利用,梯次利用后会将电池进行拆解和电池材料回收。
虽然一些新能源车企已经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但由于技术和相关经验的不足,很多公司选择交给第三方的专业回收动力锂电池方处理。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与比亚迪、东风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作求解动力锂电池回收。据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介绍,格林美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的废旧电池与报废电池材料处理生产线,在原有的电池回收体系基础上,重点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业务。目前已申请相关专利83项,参与制定车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等国家标准6项。
“我们通过拆解、破碎、分离、提纯、冶炼等处理,提取废电池中的镍、钴等金属,进行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动力锂电池材料‘从废电池中来,到新电池中’去的循环再造。”张宇平说。
据徐盛明介绍,动力锂电池要的钴、镍、锂等原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80%的钴以及70%的锂、镍资源都依赖进口。
“我国钴资源比较贫乏,钴的生产量不到几千吨,但使用量却达到几万吨,所以基本依靠进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很快,钴一直供不应求。”徐盛明说。
格林美拥有世界最大废旧电池与钴镍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通过开采‘城市矿山’,格林美每年回收钴金属5000吨,超过了我国钴开采量。”张宇平表示,随着未来动力锂电池的扩产,钴金属的来源将重要来自回收领域。
张宇平同时指出,当前我国废旧动力锂电池的报废量仍然较小,回收渠道和回收体系尚不成熟,废旧动力锂电池的处理处置仍然处在市场和技术培育阶段。在动力锂电池回收、运输、拆解、梯次利用、材料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还要通过加大投入去探索商业模式,加快突破技术难题,尽早取得相关成果,以便应对后续废旧动力锂电池的持续上升期。
今年十二月一日起,《车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将正式执行,这是由工信部提出的我国首个有关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回收拆解公司应具有相关资质。动力锂电池回收政策扶持力度有望加大,也给了市场更大的信心。
我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认为废旧动力锂电池具有显著的资源性,有效的回收利用既有经济意义也有环境意义。
“相对原材料的矿山生产,金属回收利用要好得多,在节能减排上也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关系到构建低碳经济和环境友好的问题,国家大力推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势在必行。”郑绵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