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厂商为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公司,为锂离子电芯厂商供应原材料。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公司为锂离子电芯厂商、锂离子电池模组厂商,电芯厂商使用上游电芯材料厂商供应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芯产品;模组厂商根据下游客户产品的不同性能、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芯、不同的电源管理系统方法、不同的精密结构件、不同的制造工艺等进行锂离子电池模组的设计与生产。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下游应用包括传统数码领域、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
201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生产公司数量总共有336家,比2012年新增21家(新增30家,退出9家)。2013年新增材料公司数量不如前几年,反映出锂电材料的投资上升趋缓,投资更多的流向中下游。与此同时,我国锂离子电池公司相对更为分散,2013年仅占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的29%,且前瞻性技术几乎空白,只能沦为加厂。
要注意的是,今年电池上游材料和设备价格都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一方面这有利于降低电池整体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低端产品泛滥,阶段性产量过剩严重,行业竞争加剧。
正极材料方面,近几年正极材料领域资本投入规模超前,大规模的投资热潮直接导致阶段性的产量过剩。高工锂电预计,到2015年,巨大的规划产量释放意味着至少够50亿部iphone5或者300万辆纯电动汽车一年的使用量。随着产量释放,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将愈演愈烈,各种材料价格都出现大幅度下降。投资过热的后果就是造成大部分公司负债率提高,库存高企,预计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负极材料方面,2013年天然石墨的价格下降20%左右,人造石墨价格下降15%,随着江西紫宸、江西正拓、湖州创亚等一批公司新建产量的投放,2014年的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常规石墨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已经难以满足动力锂电池的功率要求,硬碳和钛酸锂等材料可能是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是锂电公司不断扩张的内在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新进入者较少,多以现有公司产量扩张投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