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锂电池的发展趋势

2020-06-08      1096 次浏览

从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两个层面来看,至2025年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生产的储能技术,目前只有锂离子电池。而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核心或者说是瓶颈,还是正极材料。


面向未来电动化的全面普及,锂离子电池的整体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能够实现应用化的正极材料到底有什么?智电汽车结合BMW以及国内的研究报告,分两次对上述两个问题。


一、续航里程482km的BEV,要多大的能量密度及功率?


根据BMW公司的预算,目前用动力锂电池的功率/能量密度的比值(p/E),衡量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体系的需求,混合动力汽车(HEV)的p/E约为1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约为8、锂电纯电动汽车(BEV)约为3。


至2025年,假如BEV的续航里程普遍要满足300mile,即482km的需求,电池系统的质量比能量密度至少要提升2.5倍,功率密度提升1.5倍。


2015年,目前我国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约在100-120Wh/kg左右,提升2.5倍就是250Wh/kg-300Wh/kg。此外,为保证电池的安全,实际运用的能量一般限制在电池标注能量的80%。


假如再考虑突然提速、空调使用及环境温度变化时,大电流充放电条件下的负面影响,例如,锂离子移动阻力更大,连接件电阻导致的额外能量消耗等,实际能量密度的提升幅度要求将更高。


二、除能量密度外,低温倍率性、电流承载强度、价格是制约动力锂电池发展的关键


一个产业化的产品,要满足消费者各个方面的需求,性能提升是多样化的。关于动力锂电池,除能量密度外,还包括低温功率输出、充电电流、循环寿命、价格、安全性等。


从BMW的分析来看,至2025年,动力锂电池的常温功率、寿命、安全性,并不是阻碍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电池要突破的瓶颈重要有以下四点。


1.体积能量密度要提高4倍,达到800Wh/l,质量比能量密度达320Wh/kg;


2.低温功率提高1.5倍,达1000W(10S,50%Soc,-25oC);


3.充电电流强度提升3倍,达300A;


4.价格降低3倍。


BMW的测算结果,与我国动力锂电池的导向存在差异。我国由于多采用热稳定性较高、晶体构造稳定的聚阴离子型的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对动力锂电池的循环性、安全性十分看重。但在这两方面,至少从BMW的分析结果看,可能并不是阻碍现阶段发展的瓶颈。


上表是,主流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动力锂电池的一些参数。虽然是2014年的数据,国外厂家坚持三元系发展的路径是非常清晰的,而且以锰酸锂LMO打天下的日产公司,也逐步向镍钴锰酸锂NCM转化。松下的系统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70Wh/kg。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