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只“黑天鹅”背后,都隐藏着一头“灰犀牛”。
从数据上看,201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62.2GWh,同比累计增长9.2%。然而,从2019年8月开始,动力电池的月度装机量都较2018年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12月降幅达27.4%。
2020年伊始,正当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踌躇满志,准备在鼠年扭转颓势的时候,一只意外的“黑天鹅”——新冠肺炎(NCP)从天而降。
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提出,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预测性是“黑天鹅”事件的三大特点。动力电池行业遇上“黑天鹅”,日子会更“难过”吗?
“黑天鹅”的“牺牲品”
“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一季报的数据肯定不好看。”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接受《新能源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于清教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动力电池市场订单下降,车市销售端也很低迷,电池企业开工率大降,产业链企业压力加大,业绩受到拖累。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其中,乘用车产销预计完成3.5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6.3%和54.5%;商用车产销预计均完成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4%和51.7%。
东吴证券研报称,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标的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上海、浙江等地区,复工时间均为2月10日,较原计划推迟一周。部分企业春节期间仍有产线运行,但整体产能利用率偏低。
不难看出,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动力电池行业自然无法“独善其身”,而动力电池领域的中小企业恐将成为“黑天鹅”的“牺牲品”。
“2019年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的销量远低于预期,2020年受疫情影响,短期内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中小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日子可能比2019年更难过。”于清教告诉记者。
动力电池市场调研机构SMM的报告显示,自2019年初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已经有超过100家动力电池企业停产或倒闭。
此前,于清教估算后认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还留存的企业大约有80家,其中只有40家能够真正实现装机量,这也意味着,国内已经有近六成动力电池企业被淘汰出局。
看看部分中小动力电池企业的2019年业绩预报,或许更能体会到他们的艰难。星源材质预计2019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至1.67亿元,同比下降25%至40%;天赐材料预计2019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至1800万元,同比下降96.06%至97.37%。
“灰犀牛”危机
米歇尔·渥克说,在每一次、每一组“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危机。
事实上,除了新冠肺炎的“黑天鹅”事件,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在2020年还将面临外资电池巨头的冲击。
2019年6月,随着工信部决定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大门就已经对外资电池企业敞开。可以预见的是,日、韩等国动力电池企业将在2020年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外资电池巨头会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灰犀牛”吗?
于清教认为,近年来,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速度已经超过预期,目前整个产业链正向高品质、高端化发展。在外资电池巨头压力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整体降价是肯定的,但降幅会慢慢变小一些。未来的竞争将主要集中于技术、资本、资源等多方位的博弈,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近期都在大力推出电池新品。
降价幅度究竟有多大?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因外资动力厂进军国内,动力电池厂降价主动,三元动力模组为0.8元/wh。负极材料方面预计春节后进行新一轮价格谈判,多数电池厂家表示,2020年的负极材料降价诉求是梯度下滑10%至15%。
近来,为应对外资电池巨头的竞争,以宁德时代为首的自主电池品牌纷纷推出了电池新品。
2019年7月,蜂巢能源正式推出了场景化的高速叠片电池产品,包括丰巢、固巢、智巢三大模块;2019年9月,宁德时代推出了全新的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即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将大幅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2020年1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称,比亚迪开发的“刀片电池”将于2020年3月在重庆工厂首次量产。
“外资电池企业竞争力较强的只有LG化学、松下、三星SDI、SKI等少数几家,且在华的电池规模与我国的头部企业相比,目前不算特别大,它们在华大规模释放产能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于清教指出,“自主电池品牌需抓住这一窗口期,全方位提升自身竞争力,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说,日本人发明了锂电池,韩国人把它做大,中国人把它做到世界第一。
显然,当下的自主电池品牌正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