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补贴大幅退坡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去年均出现了下降,动力锂电池装机量虽然仍有上升,但也呈现出明显增速放缓的迹象。而自今年一月下旬开始席卷全国乃至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更让整个产业链出现了复工难、订单减少、交付延期等诸多问题。不过,2020年以来国内不少公司的投资扩产热情仍然不减,展现出动力锂电池产业链生机勃勃的一面。
据电池我国网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三月七日,今年已经有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利天万世、格林美、恩捷股份、德方纳米、丰元股份等在内的十余家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公司进行了投资扩产,其中电池项目产量规模超50GWh,而正极、负极、隔膜等锂电材料项目都有不小的规模。
三月三日,总投资15亿美元的利天万世新建年产20GWh锂离子电池项目在浙江嘉善开工。该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设8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总投资7.5亿美元;二期项目建设12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总投资7.5亿美元。
二月二十六日,宁德时代通告定向增发不超过200亿元以进行扩产、前沿技术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还计划总投资不超过100亿元建设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预计建设周期为两年,新增锂离子电池年产量约16GWh。
二月十九日,格林美修订2019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发行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投资绿色拆解循环再造车用动力锂电池包项目、三元动力锂电池产业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一月十八日,国轩高科与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签署了《国轩柳州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该项目将分两期执行,项目一期用地200亩,达产后可形成5GWh锂离子动力锂电池系统产量;二期用地200亩,新增5GWh产量,累计实现10GWh锂离子动力锂电池系统产量。
一月八日,总投资16亿元的锂离子动力锂电池项目在湖南邵阳签约。该项目由山西易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工艺,国际首创15道锂离子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工艺。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亿元,建设年产量1.5GWh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二期将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量3GWh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
今年一月,湖北省利川市分别与深圳市肖拓电池有限公司、湖北巨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聚鑫源实业有限公司、重庆戌缘锂离子电池有限公司达成项目协议,将重要合作建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额约4.5亿元,以生产圆柱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智能电池及电池周边等产品为主,力争在2020年进行投产。
二月二十七日,道氏技术披露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17.2亿元,将分别用于“年产30000吨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年产100吨高导电性石墨烯、150吨碳纳米管生产项目”“年产5000吨钴中间品(金属量)、10000吨阴极铜的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二月二十七日,丰元股份公布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亿元,将用于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此次定增完成后,丰元股份将具备三元正极材料产量1.5万吨/年,磷酸铁锂产量1万吨/年,合计正极材料产量2.5万吨/年。
二月二十六日,恩捷股份公布通告披露,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额16亿元,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江西省通瑞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4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一期)、无锡恩捷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
一月九日,玉林市政府与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在南宁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规划双方将合作在玉林投资1300亿元,建设年产量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该基地是以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从精炼、化工到材料及锂离子电池一体化的产业链,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集聚、公司集群、一体化、园区化的锂电材料先进制造基地之一。
今年一月,德方纳米在云南曲靖投建的一期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投入生产。此前,德方纳米曾公布通告称,公司与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拟投资4亿元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能源电池原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等锂电材料及相关副产品。
一月一日,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该项目由常德财鑫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历时9个月,项目总投资5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
虽然当前新能源市场仍旧低迷,不过国家工信部已经印发了《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公司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重点行业公司复工复产,其中就包含了“锂离子电池产业”,这无疑也是一大利好消息。
况且,从长远来看,全球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上升阶段,储能、5G基站等其他场景应用的拐点也已经到来,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整个产业链将很快迎来全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