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深化发展,企业需要“扔掉拐杖”

2020-01-17      578 次浏览

12月3日,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该规划期为2021到2035年,发展愿景包括,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作为重要空气污染源的传统燃油车饱受诟病,而环保意识的崛起,带领着汽车行业不断革新、创新产品。在国家环保标准不断升级、产业补贴政策不断补位下,新能源汽车在车市“寒冬”里,一骑绝尘。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42%和38.2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56万辆98.37万辆,同比增长47.85%和50.8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场28.33万辆和27.09万辆,同比增长121.97%和117.98%。


目前,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动和纯电动两种,从能源的角度看,正在逐步弱化石油作用。一方面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比如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等,都来源于石油燃烧分解。据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目前城市空气污染的50%都来源于传统燃油车的尾气排放,通过能源的替换,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当前空气状况以及热岛效应。


同时,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的燃油汽车少了排气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运动部件,因此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会更小,这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创造城市宜居环境极为重要。


但是尽管作为绿色行业,目前新能源却因“不够绿色”遭受着大众质疑。比如新能源汽车其实也并非是完全零排放,并且在生命周期内,不同种类车的碳减排潜力差别较大。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绿色代名词的“电池”,在其废旧后会通过各种渠道对人体产生危害,并且不可排除,而其回收的成本和技术门槛都比较高,因此面临着重大考验。


除此之新能源汽车外续航里程不够长、电池使用及循环寿命短等与生俱来弊端,以及产品安全保障不足和售后服务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行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日益增多。以最基础的充电桩为例,目前中国普通传统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两亿辆,新能源车保有量是100万辆,假若未来逐步转换为新能源汽车,那么充电桩基建工程是否跟的上,国家电网又能否负荷?这些都是新能源行业未来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处理的问题。


事实上,自2008年起我国就针对新能源汽车在税费、补贴、消费等方面建立起了四维的政策激励,在国家优惠政策的补贴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了起来,在商业产值、电池技术、操作系统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随着四部委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调整,使得目前行业内许多企业不仅面临着后续发展的资金问题,更面临着技术突破的困境。


但是,由于在发展初期,在国家对行业的丰厚补贴下,很多企业“搭车”进入行业,企业资质筛查门槛很低,导致如今行业内企业鱼龙混杂,一方面国家需要通过企业断奶的方式实现行业筛选。另一方面,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行业发展的初期,又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技术、设施的投入,资金链的长短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


可以看到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从推动产业发展到深化产业集群意味着补贴退坡是必然趋势,行业“自谋生路”也是迟早的事儿,就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看,实现行业重大技术突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行业能够走多远,而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大量的科研、技术、资金投入,更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但需要明白的是,在行业深化发展的阶段,国家需要从“救穷”转向“救急”,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行业企业需要在未来发展中逐渐扔掉“拐杖”,为自己“付更多责任”,在资金上广“开源”,在技术上勤“耕耘”,只有这样,企业以及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