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日子将愈发艰难,届时极有可能出现更多像上述电池企业的“爆雷”新闻。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 ID:weixin-gg-lb作者:左伟峰)
临近年关,动力电池行业持续“爆雷”。
先是2019年5月,北方一家软包电池巨头因资金问题即将倒闭、破产清算。后是11月初,南方一家圆柱电池企业被爆拖欠其供应商超5亿货款,波及甚广。
再之后11月19日,铅酸转型锂电的一家上市公司收到法院裁定,其湖北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
这些所谓“爆雷”企业在产品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曾经都是佼佼者。然而形势急转直下,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流断裂,濒临生存绝境。
再加上2020年新能源补贴退出,日韩电池巨头发力中国市场,市场竞争将更加惨烈。未来,国内电池企业日子将愈发艰难,届时极有可能出现更多像上述电池企业的“爆雷”新闻。
电池企业“爆雷”会导致锂电设备厂拿不到应收货款,影响运营现金流,最终可能倒闭破产。
因此,作为上游供应商,锂电设备厂必须重视动力电池企业持续“爆雷”迹象,意识到至少三点风险。
第一,受制于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动力电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向锂电设备厂传导。锂电设备企业普遍面临着动力电池企业应收账款回款压力,有超长收账期及回款难风险。
第二,锂电设备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时,需提前垫资,这会占用自身的资金。一旦因动力电池企业爆雷,这资金极有可能变成沉没成本,有动摇企业的正常运营风险。
第三,对锂电设备企业声誉的破坏性打击。动力电池客户的“爆雷”,难免不会让人误认为有供应商锂电设备厂的因素。同时锂电设备厂极有可能会仓促应对,有引发一连串经营风险。
这些风险,如果能提前识别和控制,定能减少很多无谓成本。因此高工锂电认为,在动力电池企业持续“爆雷”上,锂电设备厂有必要重视以下方面。
▌首先是在行业洗牌阶段,客户筛选极为关键。
锂电设备厂在选择动力电池客户合作时,最好考虑一下其自身业务实力、终端客户整车厂实力,市场信誉。
自身业务实力,暗示着生产的动力电池能不能长久跟终端客户整车厂合作。在与终端客户整车厂合作时,能否控制住风险,保证不“爆雷”。
终端客户整车厂实力,意味着最终消费者市场有没有认可,赚不赚到钱。试想如果终端市场都没有经过考验,动力电池企业的钱从终端整车厂手里要不到,怎么来付锂电设备厂的款。
市场信誉,体现着动力电池企业会不会赖账,能不能按时付款。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会不会优先考虑锂电设备厂的账期。
一家头部注液机厂的市场人员表示,有一些锂电设备厂踩过沃特玛、银隆、国能、猛狮的“雷”,损失有几亿到几千万不等。这种“雷”,结果是动力电池厂拖欠应付款,无力偿还,或者宣布破产,让锂电设备厂无处讨要。
在这方面,具体措施是通过调查客户方资金背景和终端客户业务,然后询问同行的评价,综合评审其能否持续经营,有足够资本。
一位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动力电池企业“爆雷”确实有可能越演越烈。防范措施是在内部有一套大数据评级体系,可以针对客户做优质筛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同时经营策略是优先跟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此外在风险方面还有应急机制,能将突如其来的动力电池企业“爆雷”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控制好现金流。
锂电设备厂属于前期垫资多,固定成本高的经营模式。如果受动力电池客户爆雷影响,一般会导致现金流不足。这时即便自身技术实力等其他方面特别厉害,也无法拯救“破产”的命运。
一家锂电设备企业高层人士表示,在现金流方面,严格遵守发货前,至少6-7成款项,否则坚决不发货。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损失量最小。同时万一爆雷,设备没发出去,还能以其他方式做协商或者折价销售,挽回经营损失。
▌最后是成本控制,提前把最坏结果想清楚。
锂电设备厂先把最坏的情况全部摆在桌面上,把可能最严酷的环境和现实都算进来,可能最坏的结局也摆进来。
然后假设在这样的条件下,动力电池企业客户能不能做。如果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做,那就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做,那就坚决不做。
通过未算胜先算败,这种死死的防范风险模式和谨慎的算账方法,能防范很多动力电池“爆雷”风险。
一位专注卷绕机的企业市场负责人表示,由于今年动力电池业务形势不好,为摆脱动力电池可能“爆雷”的影响,公司业务已拓宽到3C消费型锂电池,例如蓝牙耳机、无线电动工具类锂电池。通过这种选择,可以在电池行业持续爆雷的情况下,有其他盈利点支撑。
原标题:电池行业持续“爆雷” 设备企业如何避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