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雄心初现 7大城市立志要打造中国“氢谷”

2019-10-16      1124 次浏览

不少城市通过提早布局已经做到了“先人一步”,但“先人一步”易,“步步领先”难。当前已有超过20城布局产业园,7个城市瞄准要打造“氢谷”。


氢能“集结号”早已吹响,先是政策暖风。


2018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作大幅下调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仍保持高额补贴支持。


紧跟着火热起来的还有资本市场。


在2018年后,“氢能”概念股开始在资本市场大行其道。一个佐证是,Wind氢能指数从年初至今最高涨幅超过70%,不少概念股更是轮番上演翻倍行情。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


如此火热的“氢”概念,也撩动了各地布局氢能产业的热情。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各地虽未名言但已暗许“中国氢谷”名号。


谁在争抢“中国氢谷”?


那么,究竟是哪些城市在争抢“中国氢谷”?据悉,当前已经有20多个城市开始布局以氢能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其中广东、河北、湖北、上海、山东、海南等省市已出台各种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氢能产业。


从时间上看,各地布局氢能产业最早起步于2016年,并在2017年形成趋势,彼时主要集中在江苏如皋、苏州,浙江台州,湖北武汉,广东佛山、广州,上海等城市和地区。


另一个“争抢“布局氢能产业的时间点集中在2019年,业内人士指出,这与财政部等四部委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有很大关系,政策红利吸引了一大波城市涌向氢能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各地对于氢能产业布局的称谓有了变化。从最早的“氢能小镇”“氢能产业园”变身为“氢谷”,一时间有超过7地提出要打造“氢谷(都)”。


例如:


2018年2月,广州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鸿基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提出将合作建立氢能创新研究院,打造产业集聚、技术一流的“中国氢谷”。


2018年3月,在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场上,中国地质大学提出助力武汉打造“中国氢谷”。


2018年4月,雄韬氢能产业园和华熵氢能产业园落户山西大同,山西大同提出要建设“氢能之都”。


2018年11月,佛山在2018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暨第二届氢能周系列活动开幕式上正式启动“仙湖氢谷”。


2019年1月,山东举办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拥有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基础的山东提出在济南建设“中国氢谷”。


2019年1月,根据吉林省提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吉林将在西部地区白城市建设“中国北方氢谷”。


2019年4月,在成都市首届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大会上,成都宣布正式启动“绿色氢都”建设。


“氢”有独钟背后:万亿产业角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众多城市之所以如此钟情“氢能”,形成争抢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氢能背后的万亿级产业规模。


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燕希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氢能源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制氢和产氢、储氢运输、加氢站运营等环节,中游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等环节,下游包括氢燃料电池应用。“氢能上下游包含了万亿级的应用场景。”


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预计,到202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辆将达到1万辆;到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20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约5%,届时,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广东爱德曼氢能源董事长徐黎明表示,氢能未来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市场空间广阔。他预计在2030年国内氢能产业市场规模可达到万亿元,205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


信达证券新能源与电气设备首席分析师刘强表示,目前,氢能源的下游应用环节主要分为三大场景:便携式应用场景(主要在户外辅助充电设备、特种等)、固定式应用场景(主要在家用燃料电池、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不间断电源等)、交通运输应用场景(主要在氢燃料汽车)。


而这其中,他预计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会最先爆发,从中长期来看,乘用车仍是未来的氢能源的重要市场。


因为目前交通运输领域装载的氢燃料电池量逐年增长,单机装机功率更高,出货功率占比最大,目前占比约为70%左右。随着各国对燃料电池路线的鼓励,交通运输需求(汽车应用)已经成为氢燃料电池的主要需求,燃料电池装机中交通运输占比在未来将进一步提高。


而且,氢能源汽车环节在短期内仍将以商用车为主,在补贴政策激励下,更多的传统燃油商用车产能也会向氢燃料电池汽车转换。商用车可以简单地通过增加储氢瓶增加续航能力,对储氢技术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之后在技术进步与降成本的带动下,乘用车市场才会有大范围应用。


竞争最终走向合作?


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技术路线之一,不少城市通过提早布局已经做到了“先人一步”,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做到“先人一步”易,但做到“步步领先”难。


徐黎明分析,当前不论是从政策环境还是经济条件,国内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处在最好的时间段,但各个城市在大规模的市场化推广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共同问题。


广东晓兰客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宁一表示,在氢能产业商业化方面,技术瓶颈仍在、成本依然高昂。例如,国内氢燃料电池受制于材料因素,其氢能电堆的寿命还比国外企业短几千小时,严重阻碍商业化应用进程。


另外,他还强调,目前建成一座加氢能力大于200公斤的加氢站将耗费上千万元,高昂的成本直接遏制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喉咙”。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和成本问题,还依赖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所以各地当前的竞争不是坏事,反而有利于未来走向合作。


广东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主任张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地加速在氢能源产业方面的布局将促进我国氢能源更快的商业化,“这不是竞争,从广义来讲是合作,因为各地的产业优势不一样,而一个产业链需要很多技术、软件和市场,另外,各地的环境、温度、湿度、应用条件和应用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大家都做示范区就能总结出适合中国的氢能源产业应用技术,还会培养出很多人才。从目前来看,3年后就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李宁一拿广东省各地市举例,中山市要想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没有加氢站是不可能的,而佛山、云浮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探索,广州、东莞在氢能产业装备上的成果可以直接拿来合作,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中山市氢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技术研发进程。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