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亿纬锂能(300014)发布公告,公司与DaimlerAG(下称“戴姆勒”)签订《供货协议》,在本协议签署生效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公司向戴姆勒提供锂离子电池范围内的零部件、备用配件、组件、聚合物和/或系统。
根据亿纬锂能披露,公司将为戴姆勒供应软包三元动力电池,具体数量尚未公布。这也成为亿纬锂能软包动力电池投产后迎来的第一个采购订单。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业内就传出戴姆勒为推进在华新能源汽车战略,走访国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消息。亿纬锂能最终通过戴姆勒的审厂,签下供货协议或与其在技术、设备、生产管控等方面的前瞻布局息息相关。
今年4月10日,亿纬锂能年产1.5Gwh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在惠州工厂正式投产。在投产仪式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亿纬锂能作为软包动力电池的后来者,依然保持技术领先水平的关键,源于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高标准。这首先体现在亿纬锂能投产的软包工厂设计上。刘金成介绍:“完成这个工厂设计之前,我们走访了国内、国际(软包)工厂,包括日本韩国全部有关的工厂。”最终是一家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管理团队和亿纬锂能共同设计规划了现有的软包工厂。
技术方面,亿纬锂能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不仅严格执行动力电池国标,也严格参照国际市场的VDA标准进行设计生产。
投产仪式上,亿纬锂能首席技术官袁中直教授表示,公司投产的软包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240Wh/Kg以上,成组效率85%,电池包平均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50Wh/Kg,最高系统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
二是高端设备。在整条软包生产线的设备采购上,亿纬锂能也没有丝毫马虎。从最开始的原料搅拌到最终电芯化成分容,亿纬锂能整条产线都选用韩国进口设备。
三是坚守“质量优先”原则。“做世界上最好的电池”一直是亿纬锂能的行业愿景,在品质管控上,亿纬锂能始终把质量摆在第一位,致力生产出国际一流水平的电池,而不是依赖低端制造和低制造成本做高端电池的复制者。
就在软包投产后大约一个月后,亿纬锂能对外宣布,拟出资6亿设立子公司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下称“亿纬集能”)主管软包业务。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亿纬集能共设有4位董事会成员,刘金成任董事长外,其余三位董事中有两位来自韩国,分别胜任亿纬集能总经理和技术副总经理职务。
在设立软包子公司的公告中,亿纬锂能明确透露,本次聘任的董事会和高管团队来自软包电池制造行业的优秀公司,有丰富的软包电池研发、生产制造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亿纬集能快速提升打造高端软包电池的竞争力,提高公司在动力电池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后不久,为满足亿纬集能的经营发展所需,亿纬锂能、亿纬集能又拟与BlueDragonEnergyCo.,Limited(下称“BDE”)签署《现金贷款合同》,亿纬集能拟向BDE申请最高额不超过5亿元的借款,公司以亿纬集能60%股权提供质押担保。
亿纬锂能具备自产软包动力电池的技术实力,也配备了生产的硬件条件,或许这正是打动戴姆勒的最根本原因。
而对亿纬锂能来说,进入戴姆勒这一全球高端乘用车车企的供应链,将推动其动力电池业务尤其是软包业务走向另一个制高点。
近日,有传言称,戴姆勒正与北汽新能源展开商谈,计划在中国生产电动版Smart汽车,或与北汽设立合资公司,以进一步推动Smart品牌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尽管目前,双方都未出面对此表态。
不管上述消息真实与否,可以确定的是,在戴姆勒拓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版图上,亿纬锂能已经拿到一张入场券。未来,双方合作如何还待时间证明。
可以注意到的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之外,包括力神、孚能科技、万向123等多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都在与国际主流的乘用车车企接洽,部分也已收获采购订单,这意味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具备为国际车企配套的能力,开始全面登陆国际舞台。
本文摘自:高工锂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