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网10月19号讯:德波两国在电池领域联手合作,尝试建立一个“欧洲电池联盟”,是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的迫切需要。汽车工业作为欧洲传统优势产业,正受到来自美国和东亚地区企业的强有力挑战。目前,德国经济部在电动车产业发展,尤其是电池生产上面临较大压力。近来,德国汽车巨头高管纷纷发声,呼吁德国和欧洲摆脱在电池领域对亚洲的依赖,并建立欧洲自己的电池生产能力。
据外媒报道,正如奥迪毫不掩饰地在电视广告中宣称的那样,其与德国汽车制造商们之前并未研发电动汽车,但最终还是欣然接受了电动化趋势。既然欧洲汽车工业现在已经后知后觉逐渐摆脱对内燃机的依赖,欧盟所谓的电池联盟(BatteryAlliance)就值得称赞了。该联盟旨在解决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电动汽车研发所必需的电池大多是由中国制造。然而,问题在于,欧洲在电动汽车研发这场竞赛中起步太晚。
雇佣了1300万名员工的汽车工业是欧洲经济的支柱。欧洲汽车行业的大部分优势在于其在发动机和动力系统方面的专长,而如今的电动化趋势,尤其是电池生产和创新中心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正威胁着欧洲汽车行业一直保有的竞争优势。根据彭博社的数据,全球现有以及计划生产的电池约有80%在亚洲。虽然日本和韩国是该领域的早期领导者,但目前中国电池产能占69%,美国占15%,而欧洲的电池产能所占份额则不到4%。
中国在电池领域的准垄断地位,可能会削弱欧洲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的能力。理论上来说,中国在未来可能会限制电池供应。亚洲汽车制造商已经签署了锂和钴等原材料供应协议。此外,当亚洲汽车制造商正竞相减小电池尺寸、缩短充电时间时,欧洲因缺乏本土产业而阻碍了其在在下一阶段进行技术竞争。
电池工厂需要巨额投资,但生产的却是低回报的商品化产品。对欧盟来说,太阳能行业或能给予其一点警示。在慷慨补贴和贷款的帮助下,中国企业在2010年至2015年间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太阳能电池板,导致许多欧洲竞争对手破产。在电池领域,欧盟委员会并未提出自上而下、由国家主导的应对方案,这是正确的。在宣布电池倡议一年后,欧盟于本周详细公布了一揽子计划,旨在促进交流与合作,鼓励联盟,并更好地利用现有资金。
欧盟明确表示,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政府可以向开发更新或更好电池技术的项目提供财政支持,前提是这些项目至少要有两个成员国参与,并承诺共享部分技术和知识。与此同时,包括欧盟结构基金和欧洲投资银行等提供的数十亿欧元已准备就绪,将共同为大型生产工厂提供资金。
然而,这些措施可能依然为时已晚。同时拥有规模和专业技能的亚洲竞争对手正在欧洲建设电池产能,韩国LG化学、三星SDI以及中国宁德时代已经分别在波兰、匈牙利和德国建设电池厂,宝马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已经与这些电池生产商签订了大笔合同。因此,若要使成功的机会最大化,欧洲应该采取进一步措施。
中国向电动汽车技术的转变首先发生在公共交通领域。欧盟也应该倡导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卡车车队向电动化转变,以刺激电池需求并开发充电基础设施。此外,欧盟还需要培训更多的电池工程师。然而,如果欧盟能够在电池技术领域做好协调行动,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欧盟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MarosSefcovic的尝试是正确的。现在,如果欧洲进一步落后,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苦苦挣扎才能赶上亚洲,此外还会让无数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本文摘自:盖世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