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从研发示范转向产业化,仍要加大产业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标准制定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在两会期间作出如上表示。
新能源车从“十五”的研发为主体,到“十一五”的示范为亮点,到“十二五”产业化,其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让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又能适应技术的发展。欧阳明高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动车相关产品技术标准;三是出台有特色的配套政策。
他以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电池为例解释说,我国电池产业规模较大,但基础层次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相差较远。“国外尤其美国在电池前沿技术的投入大,研究人员比我们多,涉及的学科比我们广,他们的研究计划可以做到面向2020年、2030年。如现在的锂电池能量大概是每公斤一百瓦,到2020年达到两百瓦每公斤,到2030年四百瓦每公斤。我们相对来讲,研发不够均衡。”
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涉及科技部、工信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目前尚未有一个相关标准出台。然而企业的热情已经被点燃,各种形式的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层出不穷。对此,欧阳明高建议,应在前期研发示范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加快制订产品标准。实际上,业界对如何制定标准,存在一系列争议。他表示,标准制定也不一定一步到位,还可以逐步完善。“但是没有标准,要想产业化是不太可能的。”
谈及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欧阳明高显得颇为自豪。他向记者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他看来,这为将来新能源车的快速推广打下坚实基础。他还告诉记者,国内市场的多元化环境也是优势之一。然而由于新能源车仍处在发展阶段,消费市场并未完全打开。虽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推广新能源车均打出了诱人的补贴旗号,欧阳明高却认为,鼓励政策也要多元化,补贴只是其中一种。他建议,对新能源汽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各地也可以出台符合当地实情的特殊政策,例如北京实行车辆摇号上牌,电动车可以例外。“政策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不一定就是某一种。很多差异化的政策起到的鼓励作用也许比单纯的补贴来得更有效,更合理,更公平。”
目前,全国已有25个城市被列入新能源车试点范围,刚刚获聘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首席顾问的欧阳明高用成都的例子向记者说明了地方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据欧阳明高介绍,城市里车行缓慢,空调耗能巨大,至少要占电池容量的1/3到40%甚至到50%。“一装空调,电池就要变大,整个成本就要上升。而成都温差不大,对空调的要求较低,在这点上显得比较有优势。而且成都对小型车包容性比较强。此外成都在电池材料及相关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比较发达,可以与电动汽车相配套结合。”他向记者表示,不主张各地全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