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布局

2019-09-23      1055 次浏览

在补贴政策上,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中唯一一种到2020年享受补贴不退坡特殊优惠政策的车型。在政策利好驱动以及对未来前景看好的背景下,除了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之外,部分车企也将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计划提上了日程。

近两年,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纷纷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重点任务,将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支持领域,并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5000辆级规模在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加氢站;2025年实现五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座加氢站;2030年实现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000座加氢站。

自2016年以来,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京津冀、华东、华南、西南、华中、西北、东北等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建立起相对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商业化应用体系。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41家整车厂开发出了56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并覆盖25家燃料电池系统公司,在运营加氢站17座,在建加氢站45座,仅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就超过850亿元。

在政策利好驱动以及对未来前景看好的背景下,部分车企也将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计划提上了日程。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宇通客车、福田、上汽集团、上汽大通、申龙客车、中植汽车、金龙客车、东风、飞驰客车、奥新、南京金龙、青年汽车、蜀都客车,共13家。在2018年,国内已实现批量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车,但基本都是以氢燃料电池客车、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为主,并没有什么家用车出现。


但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已经有不少乘用车企业将燃料电池汽车纳入了发展计划。其中上汽乘用车是较早涉足燃料电池领域的厂家之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与同济大学共同开发了数十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大会公用车辆投入使用。在2015上海车展上,上汽第四代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车亮相,续驶里程可达400公里,并能在-20℃低温下正常启动。

长城汽车也于今年开始发力燃料电池汽车,并展开了全产业链布局。8月31日,长城汽车收购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51%股权,成功控股上海燃料电池,使得长城汽车具备了为各种应用开发和部署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燃料电池驱动技术。10月24日,长城汽车入股德国加氢站运营商H2MOBILITY,成为该公司第七大股东。未来,长城汽车将与H2M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欧洲、中国和全球的氢能基础设施,共同加速欧洲和中国向氢能交通的过渡。

商用车企业的代表要属北汽福田,福田公司是全球第一家真正实现氢燃料电池客车产业化的企业,推进了国内氢燃料电动汽车市场化进程。早在2016年,福田汽车就开启了氢燃料电动客车的商业化运作,与有车(北京)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100辆8.5米氢燃料电动客车销售合同,成为批量最大的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订单。目前,福田汽车已成立欧辉、欧马可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涵盖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研发、制造、燃料供给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宇通客车自2009年开始研发燃料电池客车,2012年组建了燃料电池客车研发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宇通已成功开发出三代燃料电池客车,正在开发第四代燃料电池客车,涵盖公交、公路等细分市场。此外,宇通还建立了行业首个燃料电池与氢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使我国燃料电池客车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突破燃料电池技术瓶颈,打通燃料电池与氢能产业链,加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

零部件企业则在燃料电池的研发方面开始布局。11月13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潍柴动力(香港)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1.64亿美元认购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19.9%股份完成交割,成为巴拉德第一大股东。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11亿元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拥有巴拉德下一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及模组技术产品在中国客车、商用卡车和叉车市场的独家权利。

此外,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今年10月22日,中石化与亿华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氢气供应、车辆加氢、加氢站运营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已经开始行动。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