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靠科技创新拿下多项“全国第一”

2019-09-10      1107 次浏览

用AGV小车送货的智能车间、用废钢渣3D打印的U型槽、监控2500多公里外风机速度的智能物联系统……费孝通先生1983年提出“苏南模式”时也许不会想到,30多年后的江苏,已经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迈向为以高新技术赋能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近年来,江苏在新材料新能源、海工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海工装备、工程建筑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连续四次夺得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冠军的“神威·太湖之光”……创新引领已经成为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时尚。


新技术催生新兴产业


在泰州医药高新区疫苗工程中心的实验室里,几盒96孔板里,呈现着不同颜色的试剂,它们是刚刚检测完不同HPV疫苗(人乳头瘤病毒)抗原浓度的反应液。


“埃博拉疫苗也是在这里做的Ⅰ期临床试验,现在中心已经实现了甲肝疫苗、宫颈癌疫苗、蓝耳疫苗等重大项目的成果转化。”该中心工作人员雷高新介绍。


科技日报记者走访发现,科研人员已经可以在疫苗工程中心享受仪器共享、中试生产、原液灌装、检验检测、临床评价、医学检验、技术培训等一站式技术服务与支持。


如今,泰州形成了以大健康产业为标志,以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及新材料五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图谱。


而在无锡,这个曾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因“苏南模式”闻名中外的百年工商名城,已经将物联网打造成新的城市标志。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均实现每年15%以上增长。全球首个车联网(LTE—V2X)城市级示范应用城市、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先后落地;5G商业化部署应用加快;集成电路产业2018年产值达1112.5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泰州和无锡只是新技术助推江苏新兴产业崛起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的产业技术创新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发展历程。”江苏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重点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江苏制造业产业集群。2003年起,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2004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累计实施1800多个项目,带动社会总投入超过1830亿元,200多家项目承担企业成功上市。


目前,江苏已成为国际微纳领域八大产业创新中心之一,物联网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智能电网基本形成覆盖核心环节的产业创新链,光伏产业产值占全国一半左右、全球20%以上。


新技术为传统制造业赋能


从1958年无锡柴油机厂研制成国内第一台冷式柴油机,到1993年南京大学声学所研制成我国第一台激光扫描显微镜,再到2012年徐工集团自主研制最大起重量3600吨的履带起重机,江苏在高端制造领域曾创下多项国内纪录。


如今,以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为传统制造业赋能。


走进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电炉大棒智能生产车间,远程操控、智能制造随处可见。


在热气冲天的开胚机前,永钢集团特钢事业部大棒分厂厂长葛建宏说:“现在工人可以根据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轧刀的滚刀速度,轧机的负荷等数据,实时监测送钢、轧制、翻钢等流程。”以前工作2小时就累得要倒班的工人,现在可以轻松工作8小时。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5G是助推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中国移动无锡分公司大连接创新体验中心,科技日报记者看到,利用5G网络及切片的新能力,生产线上的摄像头可以实时采集配件信息,借助云端人工智能来识别和匹配,系统根据识别结果,驱动机械臂完成产品组装。


江苏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着力在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攻克产业发展的重大核心技术瓶颈。目前江苏已累计培育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368家,贯标企业538家,上云企业22万家;累计创建智能工厂14家、智能车间536家。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