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地产纷纷入场 智慧充电路向何方

2019-08-31      979 次浏览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也将充电服务推到了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区,在高速加油站,在市内充电站,各式各样的充电桩如“真·雨后春笋”般一根根冒了出来。


与之相应的,充电服务也吸引了各方资本的关注。车企、供应商、“国家队”(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纷纷参与其中。


不同于以往的加油服务,充电服务在场景上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合作,而非主要依靠国家层面。同时,在技术上也会应用到诸如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多方面的尖端成果。


“复杂”的充电服务系统


对一辆汽油车来讲,能源补给方式非常简单直接——找加油站就行了。而一位电动车主要给电动车充电却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在自己的停车位装配家用私人充电桩,可以用小区或公司停车场的公共充电桩,跑高速时可以用服务区的第三方充电桩,而有些车主还可以利用车企提供的换电、补给车等服务。


这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充电时间长的劣势,另一方面却也体现了充电的独特优势:灵活多变,可依据使用场景定制服务。


电力能源的特殊性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服务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形式和场景多样,不是高密度地建桩铺站就能完成的;参与者和运营模式多样,从最近的诸多新闻中便可以看出——大众与一汽、江淮、星星充电成立合资公司,威马牵手特来电,恒大与国家电网合作,蔚来意图拆分NIO Power——来自各方的接二连三的动作预示着,未来的充电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且会更加多样化。


当然,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消费端:相比汽油车,纯电汽车在能源补给方面是更方便了还是更麻烦了?目前来看,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充电体系的日趋完善,汽车的充电服务肯定会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这种转变模式、换道而行所带来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此外,在智能化方面充电服务也有着加油服务所不具备的巨大潜力。


智能化:技术发展带来更多“玩法”


新能源汽车充电既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一种定制化的服务。它可以是由国家队出面建立在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站,也可以是建在自家后院的私人充电桩。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满足客户对效率和体验的诉求。


1 、充电速度。充电时间过长可以说是电动汽车最大的槽点。动辄一两个小时的充电时间让人望而却步。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辆电池、充电桩以及电网能够接受的充电功率越来越高,直流超快速充电网络有望普及。而充电速度的提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充电桩不足的问题。


2 、用户体验。充电枪笨重难用、损坏率高,操作、支付流程复杂——这些问题也将在技术和资本的支持下得以改观。例如特斯拉自动化的充电臂,虽看起来略显“奇葩”,但也是一个思路,它可以感应汽车的位置并自动完成插入充电枪的动作。此外,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同样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而随着车联网的普及,充电的操作流程也会变得更加顺畅和简洁,汽车将会像手机一样拥有独一无二的ID,所有相关的设备都可以通过感应与汽车互联。


在数据和设备的支持下,汽车甚至可以自行选择充电时间,以协调用电的波峰波谷,节省成本。甚至充电桩(充电设备)在将来也可以通过OTA进行远程升级。


3、共享模式。在大城市,很多小区的用地和车位都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私人的车位和充电桩也可以实行共享化,提高利用率的同时也使个人获得一定收益。


4 、能源结构的变化。发电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纯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普及,如何利用更加清洁的电能——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也将成为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


以上只列举了几项较为直观的技术发展。随着汽车新四化的不断拓展,汽车的充电服务会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当然,这些都是美好的想象。在推进的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充电困局:成本与生态


充电桩的盈利问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横在所有已经进入和想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有人甚至称汽车充电是不得不做的“坏生意”。


充电服务的铺展也要以量为基础,而无论前期的设备还是后期运营都需要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持续巨量的投入,这无疑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目前充电桩技术要求不高,但利润太低。在电价相对透明的情况下,怎样的增值服务才能让用户乐于接受?抑或是将后期的服务的成本统统转嫁到购车成本上?


对于车企来讲,是像特斯拉那样建立只针对于自己品牌的充电服务体系还是面向所有品牌的开放式体系?对自己品牌的车主提供哪些优待和服务?


最近,各家企业纷纷入局充电服务行业,可以说是一个信号,预示着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服务终于迈开了脚步。虽然目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这一行业的前景无疑会非常广阔。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模式的创新,“智慧充电”这条路在将来会和新能源汽车同样精彩。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