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系我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三五”、“十四五” 政府产业支持发展的重点,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 的重要使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开始大幅增长,产量从1.25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122.07万辆,复合增长率达到114%。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首次超过数码电池,成为锂电池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的领域。随着2012~2014年装车的动力电池退役期临近,2018年被行业认为动力电池退役潮元年,GGII预计2020-2022年动力电池将会面临大量退役。
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对符合能量衰减程度的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如磷酸铁锂类电池、三元材料类电池;
2)对无法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拆解,回收其中的镍、钴、锰、锂等材料,对材料进行重复使用,如无法使用的小型数码电池、部分三元材料类电池。
2014-2020年中国锂电池拆解与梯次利用规模及预测(单位:万吨,%)
注: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规模是指已经进入回收及梯次利用循环体系的锂电池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19年8月
目前退役锂电池主要以数码电池为主,数码电池含有较多的钴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报废处理方式基本拆解回收为主。GGII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梯次利用和拆解报废的锂电池(含数码锂电池)共9.5万吨,其中用于拆解的电池占2018年回收总电池量的98.8%。其中,2018年数码锂电池回收量为8.13万吨,占市场理论废旧数码电池报废总量的48.6%;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1.35万吨,占市场理论废旧动力电池报废总量的22.9%,其中三元动力电池的量占比94.3%,用于拆解回收的动力电池量占92.8%。
2014-2020年废旧电池回收量及总报废量(单位:万吨)
注:总报废量包括数码报废量和动力退役量,不含次品电池及报废极片规模。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19年8月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池生产厂商责任制不明确,使部分报废电池二次流入市场;
2)部分动力电池由于其他原因被提前处理,并未流入市场;
3)车企因成本问题,使得部分真正退役的动力电池仍在市场运行,并未退役;
4)过去动力电池报废量较少,旧电池匹配难度高;
5)梯次利用领域技术成熟度低,储能市场、再利用市场空间并未得到大规模释放。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多项关于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用于促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2018年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7月,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建立溯源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但是,目前市场回收机制仍有待完善,电池回收通道不畅,民众环保意识较淡薄,随意废弃现象严重。GGII认为,随着相应的实施细则出台、主管部门严格监管,废旧动力电池行业将逐步规范化,商业模式将逐渐成熟,经济性将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