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车和动力电池业的现状

2018-05-28      1201 次浏览

  201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爆发式发展,年增长率几乎均超过50%,同时也带动了动力电池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34.05万辆,是2014年的4倍还要多。一时间动力电池的产能严重匹配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大量的电池厂家纷纷涌现,期望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而且由于动力电池在产业链中价值最高,投入回报周期较短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在最多的时候,电池厂家的数量能够达到惊人的150家。但是随着新能源行业增速放缓,以及可能的政策调整,动力电池行业将重新进行洗牌,一些企业将有出局的风险,这其中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产能过剩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动力电池成本增加。


  以宁德时代为例,据有关媒体报道,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下滑明显,由2015年的96.92%下降至2017年的75.54%。宁德时代也表示,由于动力电池产能快速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影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售价由2015年的2.28元/Wh下降到2017年的1.41元/Wh,累计降幅达到38.26%。而且锂、钴等上游原材料的盈利能力一直处于大幅提升的状态,价格持续增长,导致动力电池的成本增加,这本意味着电池的售价应该提升,但是汽车企业却在此时不断要求动力电池企业降低售价,令一些企业的处境雪上加霜。


  第二,补贴政策的调整也对一些中下游的动力电池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2016年底,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新增“要求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需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都是企业垫付,以扣除补贴后的价格进行出售,随后由企业自行申请补贴。从提交材料到资金回笼一般会有一年的周期,而运营里程的要求则是增加了资金回笼的时间,在补贴未回笼前,汽车企业一般会压付动力电池等上游企业的账款,这也对电池企业的资金造成影响。而2018年2月的补贴政策对于2018年2月补贴政策再次调整,分类调整运营里程要求,对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作业类专用车(含环卫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民航机场场内车辆等申请财政补贴不作运营里程要求,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申请财政补贴的运营里程要求调整为2万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政策还要求补贴款清算方式由预拨制度改为事后清算制,这再次增加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回款的周期,对电池企业造成了资金压力。


  第三,是跨国企业将要入驻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会对现有的动力电池企业造成冲击。


  尤其是以三星、LG、SKI为代表的韩系电池公司,已经在4月份的时候于中国启动了一轮的投资。随后韩国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前来拜访比亚迪,进行商务洽谈;华友钴业拟与LG化学共同投资40亿元设立两家合资公司,生产锂电池材料。


  早在2014年的时候,三星、LG、SKI这三大巨头就有意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的动力电池工厂,不过工信部在2016年设立了电池企业准入目录,不在准入目录以内的电池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无法获得补贴。这使得外资企业在中国建立电池工厂的计划被搁浅,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内的一些动力电池企业从中脱颖而出。但是这种保护的政策不可能一直存在,工信部曾表示最迟将在2020年开放电池市场,动力电池行业在面临补贴政策改变的同时,也要随时准备好直面来自跨国巨头的挑战,压力不可谓不大。


  当然值得慰藉的是,中国1-3月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5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增长156.9%和154.3%,月度环比呈增长的趋势。这也意味着汽车企业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仍处于稳步的增长状态,动力电池企业仍有时间去调整结构、升级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另外,油价也有上涨趋势,这对新能源产业无疑也是重大利好。但是,动力电池行业的蛋糕就这么大,大浪淘沙之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