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使用万用表判断电阻的好与坏,巨磁电阻到底是什么东西?

2019-08-21      1543 次浏览

怎么使用万用表判断电阻的好与坏

①利用万用表选择合适的挡位。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根据电阻标称值的大小选择挡位。应使指针的指示值尽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位置(即全刻度起始的20%~80%弧度范围内),以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根据电阻的标称读取标称阻值。打开万用表挡位开关,并根据电阻的标称阻值将万用表调到合适的欧姆挡位,如图152所示。


②利用万用表校零。


红、黑表笔短接,调整微调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向0Ω的位置,然后再进行测试。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时,还需要执行将表针校(调)零这一关键步骤,方法是将万用表置于某一欧姆挡后,红、黑表笔短接,调整微调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向0Ω的位置,然后再进行测试。


注意:每选择一次量程,都需要重新进行欧姆校零。校零示意图如图153所示。


图153校零示意图


③用万用表测量与读数。


将两表笔(不分正负)分别与电阻的两端引脚相接即可测出实际电阻值。测量时,待表针停稳后读取读数,然后乘以倍率,就是所测的电阻值。


通常,指针式万用表的欧姆挡位分为五挡,其指针所指数值与挡位相乘即为被测电阻的实际阻值。在观测被测电阻的阻值读数时,两眼应位于万用表的正上方(即眼睛应垂直观测万用表),若表盘内有弧形反射镜,则看到指针与其镜中的影像重合时方可读数。若指针位于两条刻度线之间,则除了将刻度线所代表的阻值读出外,还应再估计一下刻度间的数值,如图154所示。


图154测量与读数


总结:若万用表测得的阻值与电阻标称阻值相等或在电阻的误差范围之内,则电阻正常;若两者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即万用表显示的实际阻值超出电阻的误差范围,则该电阻不良;若万用表测得电阻值为无穷大(断路)、阻值为零(短路)或不稳定,则表明该电阻已损坏,不能再继续使用。


注意:由于人体是具有一定阻值的导电电阻,所以在检测电阻时手不要同时触及电阻两端引脚,以免在被测电阻上并联人体电阻,造成测量误差,如图155所示。


巨磁电阻到底是什么东西?

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存储信息的硬盘自然而然被人们寄予了这样的期待。得益于巨磁电阻效应这一重大发现,最近20多年来,我们开始能够在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所安装的越来越小的硬盘中存储海量信息。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瑞典皇家科学院说:今年的物理学奖授予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得益于这项技术,硬盘在近年来迅速变得越来越小。


通常说的硬盘也被称为磁盘,这是因为在硬盘中是利用磁介质来存储信息的。一般而言,在密封的硬盘内腔中有若干个磁盘片,磁盘片的每一面都被以转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划分成多个磁道,每个磁道又进而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磁盘片的每个磁盘面都相应有一个数据读出头。


简单地说,当数据读出头扫描过磁盘面的各个区域时,各个区域中记录的不同磁信号就被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的变化进而被表达为0和1,成为所有信息的原始译码。


伴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大潮,人们开始寻求不断缩小硬盘体积同时提高硬盘容量的技术。1988年,费尔和格林贝格尔各自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也就是说,非常弱小的磁性变化就能导致巨大电阻变化的特殊效应。


这一发现解决了制造大容量小硬盘最棘手的问题:当硬盘体积不断变小,容量却不断变大时,势必要求磁盘上每一个被划分出来的独立区域越来越小,这些区域所记录的磁信号也就越来越弱。借助巨磁电阻效应,人们才得以制造出更加灵敏的数据读出头,使越来越弱的磁信号依然能够被清晰读出,并且转换成清晰的电流变化。


1997年,第一个基于巨磁电阻效应的数据读出头问世,并很快引发了硬盘的大容量、小型化革命。如今,


笔记本电脑、音乐


播放器等各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所装备的硬盘,基本上都应用了巨磁电阻效应,这一技术已然成为新的标准。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报介绍说,另外一项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即制造不同材料的超薄层的技术,使得人们有望制造出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薄层结构。由于数据读出头是由多层不同材料薄膜构成的结构,因而只要在巨磁电阻效应依然起作用的尺度范围内,科学家未来将能够进一步缩小硬盘体积,提高硬盘容量。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