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发展仍需政策支持

2018-05-28      1098 次浏览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召开,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致辞中表示,储能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非化石能源大规模的应用,更有利于推进我国在全球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先占领先机和国际影响力。让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蓝图成为现实,必须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储能商业化之路仍不平坦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也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应对很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现阶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与电网侧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有待优化、项目投资汇报周期长、商业模式不清晰、标准体系不健全,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用户侧的应用虽具备初步盈利可能性,但市场空间狭小,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储能的应用价值难以得到合理补偿。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副研究员柴麒敏认为,2017年国家出台了《储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电力补偿服务的工作方案》等支持政策,开启了比较好的储能应用开端。但总体来说这方面的政策还是不足,需要进一步从立法、财税、规划、基建、交易、监管等各方面进行政策推动的可行性。


  目前,东北、福建、甘肃、新疆、山西、南方区域等省和地区都出台辅助服务市场相关文件,鼓励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等投资建设电储能设施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


  而在用户侧应用领域靠峰谷电价差套利是目前项目唯一的赢利来源,峰谷电价差额的不确定性和赢利模式的单一性给项目投资方带来较大压力和风险。


  对此,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朱彤表示,中国发展储能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以及发展路径跟欧美国家不一样,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的前景和速度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储能服务发展直接关联制度条件,包括清晰的发展目标、持续的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构建储能标准体系、储能采购激励措施等。


  产业发展仍需政策支持


  如何挖掘更多的储能应用价值,提升储能项目经济性,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开发和应用市场,中国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创新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内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中度还不是很高,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投入不足,成本优势与产业政策落地的细则还不是很明朗。这需要优质企业做好前瞻布局,也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上下游协同发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是将储能充分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制定国家层面的储能产业发展战略与实施路线图。


  二是要加大创新投入,设立独立的储能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建立健全储能产业专业标准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突破制约储能产业推广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加大鼓励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要大力推广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用户侧储能、微电网、智慧能源、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等方向的跨领域应用,推动储能智能装备制造业稳定发展。


  四是要完善政府支持和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动我国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试点,进一步充分积累运行经验和云储能、大数据的建设,逐步抢占全球储能技术应用领域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