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企业数量锐减10家 博盛新材料量产背后

2019-07-12      849 次浏览

近两年,囿于隔膜的高毛利不少资本涌入。回顾2016-2017年可以发现,这是跨界者进入最为激进的时期,产能规划动辄上亿平米。但事实上,能够顺利走到2018年实现投产和供货的企业却屈指可数。


高工锂电了解到,不少按照规划今年上半年要投产的新进隔膜企业,囿于补贴退坡并挂钩能量密度、动力电池企业降本增效对隔膜降价等直接影响,已经沦为低端隔膜市场的附属军,甚至产线出现停滞。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共有55家隔膜生产厂商,在2015-2017年期间国内新增隔膜企业数量超过10家,但到2018年8月份为止,具备量产能力的隔膜企业数量已经少于40家。


以干法隔膜为例,目前具备产能规模、技术和资金实力,并且拥有一批优质动力电池客户群实力的老牌企业集中在星源材质、中兴新材、沧州明珠。反观新进大军中能够与之相匹敌的隔膜企业却少之又少。


业内人士认为,当隔膜企业在设备投入上处于同一水平,能否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关键集中在研发人员对设备、原材料、工艺的理解。


“隔膜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成孔材料,每一步工艺都需要反复、大量的时间验证,要实现规模化量产首先你需要有大量的数据验证或者积累。”


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博盛新材料”)技术工艺负责人毛鹏飞表示,即使新进隔膜企业上线进口设备,还是需要各家根据自身的工艺做一些调试才能与之相匹配,这一步的技术改进大约占比10%。虽然比例不高,但可能其中一个小小的点就有可能阻碍企业量产的步伐。


从国内形势来看,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大东南、南洋科技等正是因为设备调试、工艺匹配等难题,造隔膜八年依然在路上。尤其在今年隔膜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隔膜毛利已经大不如前两年。可以看到,有的隔膜企业受制于技术壁垒尚未能量产,有的则因为没有订单,导致前后投入产出比亏损而干脆停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博盛新材料可以说是这批新力军中的一位佼佼者。不仅按照预定计划实现投产,切入国内外一线动力电池供应链,并形成批量供货,而且还在提升公司产能,预计新建产线一期项目今年年底前可以投产。


作为隔膜领域的后起之秀,博盛新材料为什么能够冲破“量产”这道瓶颈并迅速赢得客户青睐?


秘密就隐藏在博盛新材料的技术团队里。


解密博盛新材料


博盛新材料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干法单拉工艺的拥趸者。目前已经拥有深圳、东莞、湖南三大基地,其中深圳作为运营总部及研发中心,东莞和湖南是主要的生产基地。其中,东莞基地合计月出货产能达到600万㎡,湖南基地一期规划2000万㎡预计将于年内投产。


从产品来看,博盛新材料的产品类型很丰富,共计拥有五大系列产品:①BS系列:PP单层膜;②BD系列:PP复合膜;③BW系列:陶瓷涂层膜;④BY系列:PVDF涂层膜;⑤BH系列:陶瓷+PVDF涂层膜。


目前,博盛新材料推出的BD20/22/25,BW20已大批量供货,BY系列已进入客户中试,BS16已经通过国内一线梯队电池企业的产品认证,待客户内部项目立项后,即可实现供货。值得注意的是,这款16μm的单层膜无需涂覆即可直接导入应用。


毛鹏飞表示,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用途、容量、形状的日趋多样化,对隔膜性能及技术指标的要求也逐渐细化,生产企业对隔膜的理解需要更加深入,因此在给电池选择隔膜时应当有所侧重,衡量要突出哪种性能,是安全性、功率性能、批量装配短路率、自放电还是循环寿命?根据电池设计和应用领域不同,隔膜应用的种类也应有所不同。


在博盛新材料看来,公司实现量产、布局丰富的产品线,最终赢得客户信赖的原因就在于博盛研发团队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对客户需求的充分理解,而这又集中体现在设备改造能力和产品定向开发两大方面。


(1)设备改造能力


这能够有效提升设备效率,从根本上降低客户使用成本。


相比前两年,博盛新材料技术团队对现有流延段、拉伸段等核心工位进行技术改造,产速达到130m/min,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15%,拉伸层数高于20层,改造后的单条干法隔膜线的产能是以前的2倍,制造效率更高,单位成本也更低,可以对标一线梯队隔膜企业。


▲博盛新材料隔膜生产车间


(2)产品定向开发


这是衡量隔膜企业能够紧贴客户对产品性能的精细化需求进行高度配合的关键。


目前,博盛新材料产品定向开发的集中优势体现在:


①多种PP原料改性方案(MFI:0.3-2.0,易加工、强度高);


②多种产品结构设计(PP/PP、PP/PP/PP、PP/PE/PP、PP,10-25μm);


③产品性能精准可调(孔结构、高强度、高延展、孔隙率、热性能);


④提供多种注液褶皱改善方案;


⑤针对不同应用,提供从基膜结构到涂层结构的整体设计方案(12+2c,12+2c+2c,12+4c,14+2c,14+2c+3p,14+3h,14+4c,16+4c)。


以动力电池企业导入16μm单层膜为例,此前没有动力电池企业用过这么薄的单层干法隔膜,一些隐性问题因隔膜变薄后开始放大,比如隔膜打皱,这成为电池企业使用16μm单层膜最头疼的问题。


毛鹏飞介绍,干法隔膜由晶区跟非晶区组成,呈纤维状。这种纤维状材料在电解液里面会发生应力降低现象,应力降低最终导致隔膜打皱。这个问题在隔膜比较厚如20μm以上的时候,并不是很明显,但是现在用薄以后便很快显示出来。


针对客户反馈,博盛新材料迅速召集研发技术团队开会研讨,经过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也是博盛新材料在国内一家动力电池企业招标中成功中标的根本原因。


因此,归根究底来看,支撑博盛新材料发展背后正是这一批拥有过硬研发实力的技术团队。


目前,博盛新材料员工人数超过200人,其中技术管理团队35人,都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涉及高分子材料、塑料成型机械、电化学、材料学纳米技术等领域,并且专门聘请业内知名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指导公司研发及战略发展方向。


截止目前,博盛新材料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建成专业的测试实验室、加工实验室,拥有系列的核心技术。比如在“高强度、造孔技术、薄型化、双层/三层结构、聚合物涂覆”核心技术上,博盛新材料申请专利共计15项,其中已授权10项、储备专利20余项。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