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博弈 LG、三星等入华“搅局”上演“多国杀”

2019-06-25      706 次浏览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动力电池企业腹背受敌,行业正在上演新一轮“火拼”。


日前,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拥有99%股权的附属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LG化学订立合营协议,双方同意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电池。


这并不是吉利汽车第一次与电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同时吉利汽车也不是国内第一家入局电池领域的主流车企,此前,包括上汽、北汽、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等均有所布局。


不过,在吉利“联姻”LG化学背后,更值得注意的是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强势“搅局”。截至目前,三星SDI、LG化学、SK集团、松下等日韩动力电池“巨头”均已重回中国市场,这将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面对整车厂与海外竞争者的双面夹击,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方面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外企的进入并不会一下子就改变目前国内市场的格局,公司目前也正在积极拓展客户,包括吉利、合众、博世等。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政策、行业如何变化、外资如何加速入局,对于我们来说,关键是把产品和技术做好,这是基础。”


整车厂押注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行业也越来越受到车企的重视,纷纷选择押注该领域,自建或合资设立电池工厂。


根据吉利汽车公告内容显示,公司旗下上海华普国润与LG化学拟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88亿美元,双方分别出资50%,各持有50%股权。


吉利汽车方面表示,成立合资公司的理由是,公司董事会早已认识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先进及高性能电动汽车电池的可靠供应,对于未来执行“蓝色吉利行动”战略必不可少。


实际上,在去年12月,吉利汽车旗下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就曾与宁德时代达成协议,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大容量储能电池等生产和销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浙江吉润出资4.9亿元,占股49%。


除了吉利汽车之外,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9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在襄阳共同宣布,双方合资的东风海博襄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营,该公司未来将主要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车辆运营、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等产品和业务。


在2017年,上汽集团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合资新设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时代上汽负责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模块和系统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在灼识咨询执行董事赵晓马看来,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的充足稳定供应能力影响到整车厂核心生产能力。但动力电池的供应要求同时满足技术及生产能力,独立自建工厂除了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成本外,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产量与技术要求。因此,当前整车企业大多选择与优质的电池生产企业合作,还可以分散一定的风险。


“整车厂与电池厂合资建厂,主要是为了保障电池供应。术业有专攻,电池芯生产是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事,整车厂自己做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采用合资的方式,交给电池厂负责生产。”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记者表示。


外来者“抢食”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虽然已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领头羊”企业,但从此次吉利“牵手”LG化学就不难看出,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强势进攻姿态不容小觑。


LG化学方面在发布的声明中称,双方将在今年底在中国开工建设新工厂,预计在2021年底完工,届时该工厂将拥有10GWh的预计年产能。LG化学方面还表示,未来在保证自有技术的背景下,积极开展与中国整车企业的合资及全方位合作。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