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整车企业,北汽集团平时也在关注电芯的安全生产,包括电极、隔膜、电解液等,陈平表示,现在已经有技术可以解决电芯内部温度过高等问题。在电池包层面,北汽新能源也在和电池厂共同解决相关安全问题,比如留出足够的空间,设计好热管理系统,做好BMS等,同时也要求电池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品质。
柯克认为,电芯的安全主要在于电芯的设计、加工和质量控制。电芯设计好了,做PACK的时候,往往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在设计电芯的时候就要考虑成组后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上游材料供应商,也同样需要在设计前期加以考量。超威创元会考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以及是否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电池生产过程中,超威创元也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UL大中华区市场销售总监张剑主持圆桌讨论
新能源汽车尚处于技术与市场发育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并非一家企业能够单独解决,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并进。UL大中华区市场销售总监张剑表示,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理念,不断建立安全标准,规范行业行为,推动技术进步,优化消费者使用习惯,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张雨表示,她对在调研期间了解到的部分整车和电池企业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感触颇深:动力电池企业既要配合整车企业过“公告”,又要面对提高能量密度和补贴退坡的问题;动力电池产品要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才能确定它是否安全;整车企业在应用端有其安全诉求,动力电池企业也有其难处,这就需要上下游进行交流。张雨认为,电池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金库”,它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未来的清洁能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将会一面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一面对接市场,通过协会的努力,推动动力电池的安全与标准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还将继续反映企业心声,为动力电池、整车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
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估安全?什么样的标准才是一个好的标准?冯金朝认为,它首先既要兼顾经济性,也要兼顾安全性,而且要把握好能量密度和安全之间的界限——如果标准太严,很少人能做到;如果太松,能量密度达到了,却缺乏安全。一个好的标准还要与时俱进,电池在发展过程中,标准也要相应更新。好的标准,则需要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检测认证、行业协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制定。
冯金朝表示,动力电池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如果等产品做出来再去做检测认证,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检测认证机构应该同企业一起,在动力电池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去规避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这样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他表示,UL已经将其在全球各地定制相应标准的经验带到中国,为中国市场服务,让国内动力电池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打下“走出去”的基础。
动力电池企业要高度重视标准、法规和监管的作用,严格按照标准和法规生产、管理和运营。本次圆桌讨论有一定的前瞻性,将动力电池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转换成了行业可利用的机会,为我国动力电池产品“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成本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