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31.2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约为30.0GW,占比高达96%。到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41.996GW,其中抽水蓄能的规模为40GW。可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仍是我国电力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锂电池也有望得以迅猛发展,预计到2022年,中国锂电储能产值将提升至137亿元。
抽水蓄能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不同的储电技术,储能可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其中,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其技术特点都是以水、空气等作为储能介质,这些储能介质不发生化学改变;电化学储能也就是电池储能,其技术特点均是利用化学元素作为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实际上就是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价的过程;电磁储能是指把能量保存在电场、磁场或交变等电磁场内储能技术,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为超导电磁蓄能等。
目前,机械储能中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是抽水蓄能,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根据CNESA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31.2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约为30.0GW,占比高达96%。
抽水蓄能占据绝大部分,主要得益于其成熟的技术以及较低的成本,但电化学储能才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近年来增长迅猛。2018年,中国新增投运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2.3GW,其中电化学储能的新增投运规模最大,为0.6GW,同比大增414%。
在各类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90年代初实现产业化以来,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大、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放电功率高、自放电率小、记忆效应小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0年以后,锂电池在手机电池领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直至基本垄断手机电池领域,同时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电动工具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中,锂离子电池的累积装机占比高达68%;其次是铅蓄电池,占比29%;液流电池、钠流电池、超级电容等占比有限。
相比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价格昂贵,实际应用有限。例如,超导电磁储能除了超导体本身的费用外,维持系统低温导致维修频率提高以及产生的费用也相当高昂,因此世界范围内许多超导电磁储能工程正在运行或者处于研制阶段。
抽水蓄能仍是发展重点
由于我国的能源中心和电力负荷中心距离跨度大,电力系统一直遵循着大电网、大电机的发展方向,按照集中输配电模式运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据CNESA预测,到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41.996GW,其中抽水蓄能的规模为40GW。可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仍是我国电力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国家对抽水蓄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
《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便对各地区发展作出了规划,其中华北、华东、华中、东北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开工规模均超过1000万千瓦,到2020年,华北、华东、华中装机规模将超过650万千瓦。
除了抽水蓄能,锂电池也有望得以迅猛发展。锂电池生产技术快速进步,使得锂电池产品成本下降,将提升储能锂电池产品相比其他储能技术的竞争力,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应用市场规模相应增长。预计到2022年,中国锂电储能产值将提升至1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