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芯”蓄力 汽车“氢”上阵

2019-06-08      763 次浏览

电池“芯”蓄力汽车“氢”上阵

邹渝泉率团队使国内首家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落地

广州创新英雄

当电动汽车驰骋在新能源风口之上时,已有创业者走向下一条赛道。

氢燃料电池汽车,便是崭露头角的新生事物。试想,当氢气与空气当中的氧产生反应,汽车便能在路上轻快地跑动,整个过程无尾气仅排放出水,是多么理想的交通工具。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终于从实验室迈出向产业化阶段的一步。在这条商业化赛道上,谁能首吃“螃蟹”抢占行业制高点?

不久前,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家由多位海归人才创办的企业宣布,国内首家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落地。这个项目背后有何深意,能否成为煽动氢能产业的翅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溪

专题统筹:刘文亮

谋篇布局:快速拥抱“氢能热”

走进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一种快速感迎面而来:无尘车间建设将近完工,生产线正紧张地组装调试,第一代膜电极产品HyKey1.0已经发布,只待今年9月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这一切距离企业初创之时,还不足一年半时间。

“现在各地都意识到氢能源发展的重要,我们动作一定要快,否则进入这个领域很难了。”鸿基创能总经理邹渝泉说,团队冒着风险也要与市场抢时间。

这波声势渐起的“氢能热”,与今年氢能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立即引起市场关注。业内认为,氢能产业将迎来繁荣时代。邹渝泉说,去年布局氢能源领域的上市公司寥寥几家,如今已有许多家进行投资。

在这条越来越多企业参与的商业赛道上,氢燃料汽车无疑跑得最快。当下,电动汽车在电池本身的技术上还没有重大突破,氢燃料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分支,给了人们新的希望。国外的车厂已经研发出充氢3分钟、续航超过700公里的汽车,从效率和续航角度而言,几乎可以称为未来汽车环保的终极解决方案。

由此,作为全国三大乘用车的生产基地之一的广州,迎来了发展氢能产业的“天时地利人和”。邹渝泉发现了这点,也将自己的创业事业起点,放在了广州。

蓄势待发:研发氢燃料电池中的“芯片”

在这轮风口爆发前,鸿基创能的8名初创成员在氢能源行业中等待契机。邹渝泉出国后,从事燃料电池研发工作,并结识了其后的合作伙伴。其中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博士,及国内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技术领头人唐军柯博士。

2015年,世界上第一款氢燃料电池量产车诞生。2016年,中国燃料电池迅速进入产业化方向。“我们私下讨论,产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邹渝泉说,国内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这意味着蕴藏有巨大商机。

氢能源的产业链很长,他们要“掘金”的地方叫做氢燃料电池膜电极。

膜电极,又号称氢燃料电池中的“芯片”,是燃料电池电堆产生电能的反应核心。邹渝泉说,全球在此领域的成熟企业不超过5~6家。其研发门槛极高,且不说动辄成百上千万美元的研发经费,光是研发周期都长达10~20年。但为何能吸引众多创业者投身其中?原因很简单,它是燃料电池里最“吃”成本的部分。如果研发出国产的膜电极并实现量产,氢能源汽车价格可大幅下降。

如能成功,那么制约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将迎刃而解。而对于鸿基创能的创始团队而言,经过漫长的职业生涯的积累,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电极已经不是难题,如何快速集合团队、生产产品、抢占市场,诱惑非常大。

破茧而出:每一步“蹦着走”抢占行业先机

2017年12月,邹渝泉第一个提出辞职,只身回广州成立公司。

此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前谋划布局,为氢能产业在大湾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当前面临的难题是,制造膜电极设备需足足9米层高的现成厂房。同时作为初创团队的鸿基创能,手握技术但资金紧张,如何“量身定制”一套助它成长的方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找到的办法,是在全市首推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模式。9米层高的厂房也很快找到,团队从国内和海外集结到广州。

为抢占行业黄金“空窗期”,邹渝泉和团队还大胆作出抉择——先预定设备,再验证生产。在叶思宇院士指导下,鸿基创能通过和设备厂家的紧密合作,一边进行设备制造,一边研发生产自己的膜电极。终于,他们生产出既领先全球、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膜电极。在无尘车间和生产线都还在建设时,他们已发布了第一代膜电极产品HyKey1.0,并获得了市场的订单。

这块神奇的“膜”,终于“现身”。它看上去像一张平平无奇黑色的“纸”,但怎么拽都撕不开。它的构成有十几种基础材料,包括铂金等贵金属,虽然薄如无物但实际由很多层组成,可以隔绝氢气、氧气防止互窜,组成稳定的化学反应场。当它组装进电堆里时,可以稳定工作10年~20年,并保持优越的性能。

如今鸿基创能让国内首家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落地,公司初始年产值可以达到6亿到10亿元。它正以自主知识产权,助推氢能源汽车“氢”装上阵。

邹渝泉

曾是加拿大AFCC资深科学家。2017年12月创办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他曾带领攻关团队,研发成功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燃料电池膜电极。曾参与奔驰公司最新一代GLC燃料电池汽车膜电极,及重要组件的研发与生产;申请了11项国际专利;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了16篇文章。

创新感言

“我是在团队里第一个从原公司离职的,一个人到广州打前哨。离开了之前成熟的平台,接着开创一个崭新的平台,多少有些不确定感。不过我心中有很清楚而简单的目标,要和团队成员一起,做出一款稳定的用得起的膜电极产品,为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很喜欢一句话——不为99次失败气馁,为100次成功努力。那就这样努力下去。”

记者获悉,如今鸿基创能打开市场,让国内首家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落地,公司年设计产能为30万平方米,初始年产值可以达到6亿到10亿元。产品成本有望比当前主流膜电极降低30%以上。折算到目前市场可售的氢能源汽车整车价格中,最高能够实现5万~8万元的成本下降。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