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已经在去年7月31日正式启动运行。这意味着主管部门将对新能源汽车上运行的电池进行实时动态的跟踪监管记录,是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关键一步,对有效推动电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量动力电池的退役,问题也不断增多。退役或保费的电池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是对制造电池的镍、钴、锂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2009年开始推广至今,我国电动汽车已发展了8个多年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4万辆,同比增长53.6%,持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按照行业专家给出的动力电池使用期限5-8年来算的话,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期即将来临。
政策引导电池回收市场化
事实上,为了规范电池回收市场,促使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走上正轨,近几年国家接连制定了涉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等方面的政策和指导意见。
据统计,从2016年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强调推动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开始,至今已经陆续发布6条管理政策。
2018年7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批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名单。明确了将在政策、资金、合作渠道等多方面提供扶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政策全面推进料将快速推动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的发展。这也说明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正逐渐进入实操阶段。
各个环节分工明确
按照动力电池回收政策的管理规定,汽车生产企业要承担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每一块电池都有一个的编码,从电池出厂到车载使用,再到电池报废回收,车企要全称跟踪电池的使用情况并及时上报管理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
汽车生产企业要采集电池生产、车辆生产、车辆销售、维修更换、电池回收、电池退役等环节的溯源信息并上传至溯源管理平台,还应报送并对外公布回收服务网点信息。
电池回收拆解企业要上报车辆报废信息、上传电池移交信息。
电池梯次利用企业要申请厂商代码,按照梯次利用电池编码规则备案,对梯次利用电池产品进行编码,上传梯次利用产品生产、出库信息,上报电池报废信息。
电池再生利用企业要上传电池接收信息和电池再生利用信息。
企业加紧布局
在政策加码和试点方案的共同推进下,目前,不少企业涉足动力电池回收:除深圳格林美、赣锋锂业等成立专业动力电池回收公司外,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比克等在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已均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展开了积极的市场布局。
不过在公示的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中,只有5家企业在列,看来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政策的关注度还不够。按照要求,只有进入白名单中的企业才能开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这也是防止不合规的企业对电池的处理工作不够健全,造成二次污染。
实际上,有很多企业都已经展开了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
例如,宁德时代已与上汽、北汽、吉利、宇通等整车厂进行合作,同时也与湖南邦普达成相关合作;比克电池已实现年综合处理2万辆报废汽车和3万吨废旧动力电池的能力;此外,超威集团、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企业均有涉足该领域。
在整车厂方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云度新能源、上汽、华晨宝马等车企也早早布局了电池回收业务。今年,比亚迪、长安等多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与中国铁塔公司达成合作。通过梯次利用来处理退役的动力电池。可以预见,近几年整车厂都会陆续布局电池回收业务或者与有资质的电池回收企业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