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汽车在日本已经失败了,销量极低

2021-07-06      1105 次浏览

最近一段时间氢燃料电池吹的响,说什么国外已经普及了氢燃料汽车,只有中国搞纯电动,中国是傻子。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

事实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日本快搞不下去了。还普及呢,知道什么是普及么?要普及,渗透率至少也要达到20%吧?

日本丰田氢燃料汽车,2014年开始量产,第一年卖了多少呢?100辆。还算可以吧,毕竟是第一年嘛。

2014年卖100辆,

2015年卖700辆,

2016年卖800多辆,

2017年卖600多辆,

2018年卖587辆。

后面怎么越卖越少了呢?五年累计还不到三千辆,还是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的成绩。这是要喝西北风的节奏啊。而同期这几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如下:

2012年1.1万辆,

2013年1.7万辆,

2014年8.4万辆,

2015年38万辆,

2016年50万辆,

2017年77万辆,

2018年125.6万辆。

实际上氢燃料汽车已经凉了。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2018年氢燃料汽车销量1537辆,比日韩欧三家加起来还要多。别的国家氢燃料完蛋了,中国不会啊。中国的发展可能是另外一种景象。好吧,这句话应该是打脸,那些老是说国外普及了氢燃料汽车的人,老是说中国不发展氢燃料汽车的人,被打脸了。实际上中国是有发展氢燃料汽车,只是相关技术还不如日本。你技术好的,销量还低,我技术不好的,销量还比你高,这是讽刺吗?

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部都是公交大巴车和卡车。因为氢燃料目前只适合在大巴和卡车使用。因为氢气罐体积比较差,小汽车上不适合。日本丰田Mirai,一个小汽车,氢气罐体积达122.4升,本田氢燃料汽车是141升,这还是经过700个大气压压缩后的体积,如果是中国的技术,只有350个大气压,那就需要245升的储存罐了。一般的轿车油箱容积52-65升。小汽车搞那么大的“油箱”明显不适合,只能在公交大巴上使用。

700个大气压压缩后,氢气的能量密度只有汽油的三分之一。所谓的氢气的能量是汽油的三倍,是同质量的情况下,如果是同体积,氢气的能量密度只有汽油的三分之一。所以很多人被“专家”忽悠了。同质量的前提下,你得假想有个“无限大”的氢气罐,这实际上是很大做到的,你不可能造一个比房子还大的轿车吧?或者后面拖一个管子专门供给氢气?这叫管道氢气轿车,让人笑话的。

氢气要应用到汽车上,就得把体积降到合理水平,有三种方法:

压缩,目前最高水平是700个大气压,能量密度是汽油的三分之一。液化,液化后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但是液化氢气非常消耗能量,要消耗氢气本身能量的30%,成本是非常高的。LNG(液化天然气)要消耗掉5%的能量,液化氢消耗30%的能量是非常浪费的,所以实际上在车上是高压氢气,不是液化氢气。固态储氢。固态储氢又分好几种,最主要的是两种,金属物储存和有机物储氢,储氢水平和液化氢差不多,但是可预见的将来还不能实用。当然氢气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水平,例如900大气压,1000个大气压等等。但是,这得要等技术的突破,还得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消耗。因为提高压力需要消耗能量。代价上能不能承受还是个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日本那种在乘用车领域发展氢燃料汽车是走邪路歪路,成本极高,消费者不买账。而中国这种只在公交或长途卡车领域发展氢燃料汽车是正确的。因为大巴和大卡车在中国的保有量加起来不到200万辆,工业副产氢可以满足供给需求,铂金催化剂也可以满足。如果是乘用车,中国乘用车保有量2亿多辆,每年销量2400万辆,铂金催化剂绝对满足不了,只能满足2亿多辆的2%,氢气来源,工业副产氢不能满足,需要新建煤制氢工厂,不环保。电解水别想了,成本太高。75度电拿来电解水,氢燃料汽车只能续航100公里,75度给纯电动汽车充电,可以续航600公里。

大量的加氢站也很难建起来,一个加氢站的投资,可以建6个同等规模的充电站。而同样规模的加氢站与加油站相比,加注能力只有加油站的20分之1。南阳那个“水氢发动机”的骗子汽车,既能加水,也能加氢,还能充电。最后为什么只能充电呢?因为加“水”和加氢的成本都太高。南阳市有加氢站,只能给2辆车加氢,另外73台车只能充电了。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