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正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
日前,在北京车展上,日产宣布透露未来五年将向中国市场投放20款电动化车型,其中东风日产第一款国产纯电动车型是轩逸·纯电SYLPHYZeroEmission,而这款纯电动版的车型将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继日产汽车之后,国际汽车品牌戴姆勒也宣布,戴姆勒集团已和宁德时代签订了合同,后者正式成为戴姆勒的电池供应商。
事实上,除了上述车企之外,宁德时代还与英国豪华汽车公司捷豹路虎和拜腾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积极探索未来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研究与开发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客观来看,宁德时代已经在国际动力电池市场上迈开步伐快速发展,这将有利于巩固其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同时拉大与其它中国电池企业的竞争差距,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宁德时代可以视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创立到登顶动力电池出货量世界第一仅用了几年时间,体现了中国动力电池品质和技术的发展速度。中国与日韩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住的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有上百家动力电池企业,但目前已经打入国际市场的仅有宁德时代一家,市场份额也比较小。因此还需要有更多像宁德时代一样的中国电池企业,才能与LG、三星、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全面竞争,这就需要中国电池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下面就来看本周锂电行业都有哪些新技术和大事件吧。
1、奔驰S级轿车将搭载48V锂电池热管理解决方案
全球创新热管理技术开发商和市场领导者捷温日前宣布,业内首款基于热电技术48V锂电池热管理(BTM)解决方案将应用于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最新车型推出,此类解决方案亦将应用于随后的其他车型。
该种基于热电技术的高度创新解决方案,已完全被整合为电池壳体中的结构部件,且能够对敏感锂电池单元进行加热和冷却,使得电池在极端条件下保持更好性能,并延长此高价值组件使用寿命。
点评:在中国双积分政策以及全球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下,电动汽车成为各大车企新的争夺领域。但从燃油车完全跨入电动车还存在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能够极大节约成本的48V微混电源系统成为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包括博世、捷温、万向、大陆集团等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都在积极进军该市场。但48V系统电池开发难度较大,门槛较高,这注定不会有太多企业能够在该领域分一杯羹。
2、添加纳米线可降低锂电池易燃性
美国化学学会期刊《NanoLetters》刊文称,科学家发现纳米线不仅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易燃性,也可以增强电池性能。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家陶新永及其团队便制造出硼酸镁纳米线,该材料具良好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还是一种无污染、低毒性的阻燃剂,可提升防火碳层的稳定性。该团队开展了将硼酸镁纳米线置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以提升电池安全性的研究。
该团队将聚合物电解质与分别与5%、10%、15%跟20%重量的硼酸镁纳米线混合,发现纳米线可增强电解质导电性,且与没有加增纳米线的电解质相比,新型电解质可承受更多应力,让电极表面更稳定。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虽然纳米线大大提升导电率与防火性,但仍无法在室温稳定运作,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尚需要再持续研究。
点评:目前为了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动力电池企业和材料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更安全的材料和技术方案以锂电池起火。其中采用固态电解质是公认的可行方法之一。该团队就是在固态电解质中加入纳米线以实现防火效果,尽管该研究还无法成熟应用,但方向无误值得鼓励和期待。
3、日本政府和企业将共同研发全固体电池
外媒报道,日本政府将与民营企业携手推进新一代纯电动汽车(EV)电池的开发。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向材料厂商旭化成、东丽等参加的技术研究协会“锂电池材料评价研究中心(LIBTEC)”出资16亿日元。丰田、日产、本田等大型车企以及松下、GSYUASA(杰士汤浅)等电池制造商也将加入LIBTEC的开发,研发全固体电池。
在全固体电池领域,丰田的研究被认为全球最先进,但尚未实现实用化。因此,从汽车、电池到材料的各行业企业将构筑合作框架,加速研发。将使用比液体更难以用于电池的固体材料,推进提高性能的开发、制定安全性评估标准。
点评:固态电池已经被业内公认为是下一代新型动力电池技术,全球都在开展该领域的研究。而此次日本政府拨款联合丰田、旭化成、松下等一系列顶尖的锂电池相关企业共同研发固态电池,这表明日本意图率先取得突破,保持其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
日本的做法值得中国政府和企业深思和学习,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加快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否则又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