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市场好不好

2018-05-19      1250 次浏览

  本周,中汽协与中国充电联盟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根据中汽协发布2018年4月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1万辆和8.2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7.7%和138.4%;1-4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2.5万辆,同比增长149.2%。


  中国充电联盟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62058个,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车桩相随信息数据412283条,共计充电桩约67.4万个。其中,4月较3月新增公共类充电桩8984个,同比增长62.5%。


  根据此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仅为3.5:1,充电设施布局仍不够合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与充电桩市场数据的双双增长则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健康,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比例“失调症”也有望得到缓解。


  不过,在充电桩高奏凯歌之时,公共充电桩使用率难题依然困扰业界——只有12%的使用率不仅让充电桩企业面临商用的盈利困境,更会让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前景陷入困境。专家指出12%的使用率主要源于两大技术难题:第一,充电桩在功率兼容性上存在技术以及成本挑战;第二,慢充为主流却阻碍了充电主流。


  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生效,截止2017年底市场现存充电桩基本完成国标转换。不过专家指出,2015年国标并未对充电时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细节进一步地作出详尽要求,没能彻底解决标准统一问题。


  在众多技术标准中,业界最为关注的为功率问题。目前充电桩常用技术中,使用功率为3.3kW及7kW两类交流电充电技术充满一辆续航300~400公里汽车大概需要用时6~8个小时,采用大功率直流电充电技术则可以实现在30分钟左右完成充电。两种技术在效率上有着明显的差距,不过直流充电一般的功率在40KW/h以上,较交流充电超出6倍,需要特殊的设计。所以在多地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补贴中,直流充电桩补贴额度往往两倍于交流电充电桩,进一步造成大功率充电桩的建设难度。截止至2017年9月,直流充电桩市场占比为26%,交直流一体充电桩占比34.67%,交流充电桩占比近四成。


  如今这一问题正在各地均在逐步解决。如福州市发布了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提出“推荐直流标准桩功率为60kW”建设标准;2018年国网第一批充电桩招标中也将“300kW、475kW”作为设备需求之一。


  在充电企业的技术攻克上,目前输出功率已经有了更多解决方案。其一为通过智能化,打造直流增量配网应用的储能产品。据介绍,河北涛振新能源公司已经开发出此类产品能够不依赖配网增容从根本上解决充电功率的问题,即使再大功率快充也能保证对传统电网的零冲击。在效果方面,该储能充电站能够支持所有停车场内100%车位建设最大功率充电桩,满足未来10年不同新能源汽车同时进行5-10分钟快充。据悉目前河北涛振新能源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MINI超级充电站,1MWh标准20尺储能集装箱等绿色智能储能装备,适用于公共以及私人两大场景,其中包括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各类停车场、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等。其二为制造大功率单体充电桩,并以120KW为主要标准推出相关产品。在海外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最高能够为ModelS提供120kW,并在冲击350kW充电;TerraHighPowerDC快充充电桩,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50kW。


  不过相较之下,何种充电技术将成为未来主流,主要取决于运营成本以及使用率。专家预测在未来,要同时满足400公里续航里程及短时间充电的话,对于充电桩的充电功率要求很高,如果控制充电时间在10分钟左右,则需要350KW功率,但是350KW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150-240kW的直流输出是未来2-3年的趋势。如此,涛振新能源公司为代表的智能化直流增量配网应用的储能产品可预见将有更大发展空间,势必推动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成本降低、使用率提升。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中国汽车论坛上,充电技术同样成为了行业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并提出重视充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充电保障和服务,将成为后补贴时代车企和相关企业在市场上非常重要的竞争要素。而在大功率充电设备上的技术突破无疑也将为车企实现可盈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提供突破。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