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补贴更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9-05-06      791 次浏览

“大家担心补贴政策会调整,实际上调整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都推到2020年底一次性调整,还不如分段释放调整的压力,使大家能够平稳渡过退坡阶段。”随着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8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问题的回应,此前一直在业内引发强烈关注的补贴加速退坡终于明确,只待正式方案公布。可是,就是这个“待”让业内忐忑不安。


其实,补贴退坡一事,业内人士早有共识,尤其是相关企业已有心理准备,可是具体的退坡政策尚未明确,企业难免悬着心,导致相关规划、产品布局等未能按时推进,影响正常的生产和销售进程。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几乎每到岁末年初,类似问题都会出现,企业和市场患上了政策焦虑症。究其根本,还是与对政策依赖过强有关。于是,有新造车势力打出“不靠补贴造车”的口号。在笔者看来,这才是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贴依赖症的根本方法。


从市场端反馈的情况看,由于补贴的存在,一些企业推出车型不是首先考虑产品是否满足市场需求,而是以补贴标准为准绳去规划、生产车型,这样显然不利于市场持续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补贴甚至占车辆总价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由于补贴是先销售后拨款,车企按照补贴后的价格将车卖给消费者,差额部分需要企业垫付。部分整车企业为了缓解自身的财务压力,要求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分担财务成本。层层传导下来,不利于产品正常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甚至有企业采取看补贴定车价的投机手段,乃至发生钻补贴空子进行骗补、违规谋补的现象,严重搅乱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也背离了国家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初衷。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分中央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两部分,要按照标准设置目录,于是又出现了国家和地方两级目录。企业为了进入这两级目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成立专门的“公告组”,以应对各种要求不一、繁琐的申报手续。尤其面对要求差距极大的地方目录,车企不仅要满足市场对于车辆性能的要求,还要对车辆结构、续驶里程等方面做出根本性调整,这些调整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的产品规划。


而那些打出“不靠补贴造车”口号的企业,则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规划、研发产品。尽管这些企业多为新造车势力,起步较晚,产品还未真正投放市场,更有不少企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仍停留在规划、试验阶段,未来是否能不依靠补贴独立行走还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些企业融资渠道多来自民间资本,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对于不盈利的商业模式和项目,资本不会盲目跟风。既然这些企业都敢于面对市场挑战,摆脱补贴拐杖,为何在汽车行业沉浸多年,无论是在产品、技术还是营销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传统车企却紧抱补贴“大腿”不放,每每遇到补贴政策调整都表现得心惊胆战,甚至没有确定的政策都暂停正常的产品开发?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诚然,补贴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新能源汽车要想真正走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摆脱对补贴政策的依赖,靠自身实力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