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政策扶持,电动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何普及绿色消费和方便消费者在众多车型中挑选适合电动车,成为当下最有建设性的问题。而在政府资金补贴退坡、电动汽车法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又应如何引导企业生产更节能环保的纯电动车?
诸多问题,难以一一解答。于是乎,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制订了EV-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规则,用客观、真实、全面的测试结果去解答我们对新能源领域的疑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EV-TEST的管理机构,专门设立EV-TEST管理中心,负责EV-TEST组织实施,具体包括确定年度计划和财务预算、选定评价车型、审定评价结果、处理争议和疑难问题、商定临时事项等。
EV-TEST则聚焦电动车用户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关注的各项性能,通过多维度客观测试,对电动车整车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为消费者提供更接近实际运行状况、更全面的电动车性能数据和星级评级。通俗而言,消费者日后看着性能数据和星级评分去选新能源车,就绝对错不了。
空谈无益,专访走起。2019年4月16日,教授有幸于上海车展媒体日邀请EV-TEST项目负责人周博雅博士就关于国内新能源现状进行专访(敲黑板:玩车教授展位号2A01A,20万现金等您玩游戏平分,欢迎粉丝们前来骚扰~)
注:以下文字内容根据访谈内容整理
1.据统计,本届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参展数创历届新高,面对琳琅满目的新能源产品,消费者选购时应看重哪些产品指标?
周博雅博士:消费者看中的指标,其实也是从消费者调研调查而来,根据我们合作伙伴的调研数据结果来看,续航、安全、充电便利性等指标更加值得关注。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消费者对动力、操控和舒适性有新的需求。消费者对续航的认知,变得不再单一,不仅关注在等速法或法规工况场景的续航,更关心在高温、低温、高速或上述条件组合时车辆的实际续航能力。
这部分性能通常不能直接在车辆技术参数表中得以体现,那么通过第三方测评机构的评价或者消费者群体口碑来获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运营的EV-TEST中国电动汽车测评规程就能解答大家对新能源车的疑虑,我们的性能画像,就是提供性能表现的消费者购车指引。
2.随着政府资金补贴退坡机制的实施,以及电动汽车标准法规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该如何引导企业生产更节能环保、安全的纯电动车?
周博雅博士:这个问题不妨聚焦到“续航里程是不是越长越好?”在过去几年,续航里程因为消费者里程焦虑的原因,指标增幅很快,不少企业争相制造续航500km甚至更高的车型。事实上,长续驶里程往往意味大体积电池,热管理和安全性的把控难度会随之递增,车重和购车成本也会增加。
越来越多声音支持弱化对续航里程的过度关注,应该将其交给市场,让消费者按需选择合适里程,假若不知道个人用车续航需求,不妨向我们的专业机构提问,我们很乐意解答。为消费者作出正确购车意见,是我们运营EV-TEST中国电动汽车测评规程的初衷。
相反,正如你所提及,电耗未来会成为更重要的电动汽车法规指标,我国今年刚出台了全球首个电动汽车电耗标准,补贴退坡阶段对车辆电耗的要求也更显严苛,以凸显出国家对电耗指标的关注。往后,我们机构或将推出CO2排放率,去让电动车跟传统燃油车展开公平对垒。我们容易忽略一种情况:一辆“脏”电动车可能会比一辆清洁的传统燃油车更“脏”。
3.EV-TEST逐渐走进消费者视野,势必助我国成为新能源汽车大国。但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羁绊,EV-TEST一路走来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周博雅博士:EV-TEST目前依然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年轻品牌,我们的目标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建立独立、公正、高标准的整车性能评价体系。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迅速,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随之快速变化,现在新的观点认为“好的电动汽车,首先应该是一辆好车”,所以电动汽车应该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车的使用体验,那么我们的规程要与时俱进,与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契合,才能保持高标准,也就是先进性。
另一方面,测试规程不能频繁调整,因为新能源车企可能会参考我们的规程进行产品研发,调整过快,制造行业应对起来会十分艰难。由此及彼,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广泛、积极地传播EV-TEST,就像今天我们依靠玩车教授等头部汽车媒体的渠道,我们希望能把工程师话术转化为消费者听得懂、愿意听的内容,同样难度不小。
4.据了解,EV-TEST部分指标评分采用专家级主观评价方式,那么测试体系是如何降低主观性对测试车辆综合得分的影响?
周博雅博士: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的主观评价又称为专家级主观评价,虽然由主观评价师来打分确定或多说少会存在一定偏差,但这却是主观评价中最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许多车企都有设立一个产品评价部门,通过一套细致的场景设计、指标定义来精确感知车辆性能表现,并作出客观的主观评价,二者并不矛盾。
我们的EV-TEST也一样,我们降低主观性对测试结果影响主要有四种方法:
1)遴选行业当中最能把握车辆技术性能的主观评价师,构筑EV-TEST专业的评价师库;
2)通过设计定义明确的指标体系和打分体系,让每一个分数有准确的感知定义;
3)采用10名主观评价师进行背靠背单独评价,跟跳水比赛有异曲同工之妙;
4)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并轮替评价师库成员。
5.部分新能源车企从一开始便拒绝做解决方案的“搬运工”,不依赖供应商提供的配套方案,具备高度自主研发能力是否新能源车企控制成本的唯一出路?
周博雅博士:这个问题与企业发展策略有关,我们没有专业的经验来评判好坏,但从控制成本角度分析,“专人专事”定律适用于很多技术领域。作为全国权威的检测机构,我们在执行各类标准化试验的基础上,也具备丰富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的服务能力,我们所运营的EV-TEST品牌也能有效地帮助企业精准定位问题,进行技术改进与开发,在合适的场景下,起到节约成本、开源节流的奇效。
6.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是不是越高越好,未来电动车续航能力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共识才能更易被消费者接受?
周博雅博士:电动汽车续航并非越高越好,这里面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一个是续航能力,消费者首先要对自己的出行辐射范围有清晰认知,在市场化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日常出行范围的新能源车,假若常年日常通勤,也许300km就足矣。假若生活在大城市,通勤里程较长,平时对短途出游有较大需求的话,建议选择续航500+km的产品。
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车在不同工况、环境下的实际续航里程,例如低温、高速工况都是电动车续航大打折扣的使用场景。假若有一个机构能通过全面的实测告诉消费者,各款新能源车在低温、高速等不同场景下的真实续航里程,那对于消费者而言就好比购车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误区。而这些模糊领域亟待国家标准和第三方测试机构去整顿,而EV-TEST有能力胜任、也愿意为消费者服务,解决用户的购车困扰。
7.随着政策的强力扶持,电动汽车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如何普及绿色消费和方便消费者在众多车型中挑选适合自己需求的电动汽车?
周博雅博士:绿色消费的普及,一方面是政策拉动,另一方面是宣传推动,这是一个多领域并举的大事。从我们的角度看来,消费者绿色出行的前提是能够接受电动汽车,最起码要能选择合适自己、使用体验满意的电动汽车。在这过程中,我们便责无旁贷。
我们运营EV-TEST的初衷,就是为了构建一个服务消费者的选车指引,把车辆的技术性能清晰客观地呈现于消费者眼前,让你在购车前便对心仪车型有一定的初步了解,让消费者不再迷失在条件、场景和目的都不同的五花八门测评当中。我们独立运营这样一个严谨的测评品牌,以央企的社会责任感背书,突出公益性的价值。
书归正传,周博雅博士专访中吐露的一个观点让笔者深表认同:未来补贴政策取消,电动汽车会跟传统车同台唱戏,在EV-TEST审视性能的尺子下,消费者能大胆无虑选择适合自己的心仪车辆。体量一旦上来,电动车便能更快驶往绿色出行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