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欲打造智能制造基地 新造车亮点是智能网联

2018-05-16      1158 次浏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大约是最容易用互联网思维包装起来的传统企业:第三空间、互联网入口、新能源、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光是听,就足够的“颠覆”,正在实现这些“颠覆”的就是汽车界热话的“新造车企业”,目前中国新造车企业已有上百家,未来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3-4家,竞争从一开始就是淘汰赛。


  与其他新造车势力经常在媒体面前炫技不同,低调的小鹏汽车一开始就将资金投入到智能制造基地中,3000人的员工队伍中有2000人在做研发。最大限度地提升品质,将符合中国人驾驶习惯的智能互联运用在汽车中,“守正出奇”正让小鹏汽车这股低调的造车新势力从广州出发、加速。


  新造车亮点是智能网联


  在新造车企业当中,小鹏汽车是一个很“广州”的存在企业。它讲排场,不及蔚来;它比融资,不如威马;它论洋气,比不上拜腾;它在PPT造车和教育大众上,声音甚至比游侠还小。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小鹏汽车成立已经有四年了。


  不过低调的小鹏汽车几乎是唯一在发展技术路线上没有动摇过的新造车企业。“品质作为汽车的重要属性,是不可取代和颠覆的,这也是小鹏汽车有别于其他新造车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小鹏汽车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小鹏汽车总裁夏珩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反复强调这句话,小鹏汽车是第一家旗帜鲜明将“品质”放在第一位的新造企业。


  守正出奇。对于小鹏汽车而言,“守正”是指最大限度提升汽车的品质。“出奇”,则是研发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自动驾驶系统,在自动驾驶方面,小鹏汽车挑战目标是要满足74%的驾驶应用场景。小鹏汽车要在互联网服务上做出差异化,让智能汽车更高科技、高颜值。“相比于其他新造车企业,最大可以体现差异化的亮点就是智能网联,小鹏汽车在这一块倾注了很多的研发和投入。”夏珩介绍。


  夏珩说小鹏汽车在智能网联上的四点创新:首先G3使用了业内首创的标志性360°车顶相机,与互联网连接,能第一时间将旋转云台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很快地分享到社交网络上,给年轻带来很多惊喜。其次,在音乐方面,车上的在线音乐能更便捷听到使用者喜欢的音乐。在云识别方面,小鹏汽车能通过云平台的链接,更精准地理解驾驶者的意图,并让驾驶更安全。最后在导航方面,小鹏汽车的导航通过和合作伙伴的联合开发,给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有趣的实时体验。


  4月26日小鹏汽车G3正式接受预订,首批车型将于2018年年底交付。日前记者亲身体验了G3,在品质上,确实达到目前市面上主流内燃机车的水平。在智能方面,G3配置了双目前向摄像头、双目侧向摄像头,四个环视摄像头,三个毫米波特种,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两个舱内智能摄像头,一共20个智能感应设备嵌入流动的整车线条中,这配套装备堪称行业领先。


  目前小鹏汽车在所有新造车企业中,提供最优的生产品质;与传统车企相比,有着互联网的高效与创新;在移动出行企业当中,最擅长使用数据;在自动驾驶的赛道上,率先实现L2.5级量产……假如要用一个词来归纳小鹏汽车的优势与潜力,那就是——不是“跨界”,而是“融合”。“跨界”只是浅尝辄止,“融合”才是融会贯通。


  投资人最看重团队融合度高、产品定位


  据公开信息,小鹏汽车最新的一轮融资发生于今年的2月,轮次是B轮,融资金额是22亿元人民币。领投的是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资本,跟投的有云峰基金、Apoletto和中金公司,A+轮注资的纪源资本、晨兴资本、经纬创投都位列投资机构名单。从累计融资金额上看,小鹏汽车(55亿元人民币)位于蔚来(140亿元人民币)和威马(120亿元人民币)之后,排名第三。


  投资人最看重小鹏汽车的优势是什么?当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夏珩时,他这样说:“小鹏汽车是互联网人和汽车人的一个非常有机的融合,像何小鹏有非常成功的商业背景,整个团队有很好的工程经验,这样的团队融合成功的概率很高。另外,就是我们的产品,无论是定位还是阶段性成果都让投资人感到认同和满意。”


  55亿元和B轮融资显然远不是小鹏汽车的终点,2018年是关键的一年,小鹏汽车融资金额有望超过100亿元。“小鹏融资是以不大幅稀释创始人团队占股为大前提的,所以不会被资本绑架,不会被削弱话语权。”夏珩表示。


  然而,经历乐视事件后,资本市场开始变得理性而谨慎。据德勤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聪明”的钱只会选择更加靠谱的造车企业,新造车企业想要找到长期饭票已不是一件容易事。


  记者留意到,小鹏汽车B轮融资的发布仪式现场,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蔡崇信、富士康鸿腾精密董事长卢松青、IDG资本合伙人杨飞、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四个人挽手站在一起。蔡崇信的列席,更让外界产生融资之外的猜测与遐想。在智能出行领域,阿里巴巴在上下游进行了广泛布局,从阿里云到斑马智行,甚至到与上汽联合推出一系列的“互联网汽车”。不过,在小鹏汽车之前,阿里巴巴与整车厂的合作,仅限于大数据和车载互联网方面,阿里巴巴需要一家全新的新造车企业,打通从云到端的数据流。


  投入资金打造智能制造基地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不少新造车企业都展示了自己的量产车,但以代工为主的新造车企业仍被业界诟病,如何突破几乎是所有的新造车企业的头疼之事。而小鹏汽车却是一个例外,小鹏汽车将大部分获得的融资用在研发和生产上。何小鹏与夏珩在接受我们采访时,都反复强调“品质”。汽车品质是指满足用户需要的标准,比如:外观、构造、功能、可靠性、耐用性、服务保障等,因为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交通工具”仍旧是汽车的第一属性,这种情况不会因为能源转化而有所改变。


  “我们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建立品质控制体系,升级了郑州海马的生产线。投资30亿元,与郑州海马共建第三生产线,2018年投产。2019年,肇庆智能制造基地投产。”夏珩介绍。


  对小鹏汽车来说,品质的不断提升,是一个“补短”的过程。甚至于,对品质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单纯产品制造的层面,上升到全体系化提高的追求之上。


  事实上,“造车品质”和“规模造车品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量产也就成为所有新造车企业的一大“难关”。


  这不是小鹏汽车杞人忧天。传统车企已经将PPM(百万个零部件瑕疵率)降至15,这是一个非常严苛的标准,成为所有新造车企业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一个公开场合的对话环节,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对坐在旁边的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说,蔚来产品正式交付时,便是麻烦到来时。事实上,先行者如特斯拉,被用户抱怨最多的不是续航里程,而是做工粗糙。


  60%员工做研发


  在可持续性发展上,如果有一家最不应该忧虑的新造车企业,那就应该是小鹏汽车。因为小鹏汽车目前3000人的队伍当中,有2000人在做研发;还因为小鹏汽车借助地利,采用广汽零配件供应链、借鉴世界领先的广汽生产方式;更因为,背靠阿里,小鹏汽车有着顺畅的融资渠道和现成的数据生态。然而,最忧虑的恰恰是小鹏汽车。


  他们分析论证的结果是,要持续的提升品质,要实现互联网与汽车的耦合,要高效的利用数据,要提高自动驾驶的运用场景,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积累。小鹏汽车在与时间赛跑,“到明年,小鹏汽车员工规模将达到5000人,其中有3000人是在做研发,占比60%。”何小鹏介绍。与此同时,在对人才选择上,他们优先选择日系体系,最大程度减少磨合和内耗的时间。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现在还在0-1的阶段,即从无到有。什么时候能够走完?何小鹏立下三个考核标准:


  一是公司规模扩充到5000人,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团队,做出几款车;二是年产销做到10万辆,产生规模效应;三是品质和品质体系品质过程做扎实。


  “基础打得不扎实,后面一个跟头就让企业跌入深渊。”何小鹏举了个例子,手机发现重大问题,甚至可以强制升级,但汽车不行。


  小鹏汽车还认为,人工智能仅仅只是能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好用;纯电动车要取代传统汽车成为市场主流,仅靠社会力量建设充电桩是远远不够,企业自己建设超级充电站才是终极解决方案;车型不能仅仅只是量产,一定要上规模,必须得是“10万辆+”。


  逃离舒服区的重新创业


  近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新造车企业不留情面的声音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新造车企业是在炒作‘互联网汽车’概念,忽悠老百姓,意在资本市场圈钱。”


  “互联网造车虽然可以很快聚集人才、技术资源,但难以在短时间形成融合,这对于汽车产品品牌的创立与生长,是很不利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董扬曾表示,尽快让停留在图纸阶段的产品落地,才有机会践行“只有被99%的人嘲笑过的梦想,才有资格谈那1%的成功”。


  面对外界不同声音,作为新造车企业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小鹏对小鹏汽车的感情毋庸置疑,因为他的名字就铭刻在企业名字上。目前汽车行业当中,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的,除了何小鹏,似乎就只有比尔·福特。


  为什么有过一次成功的创业背景的何小鹏选择逃离自己的舒适区,重新创业?何小鹏的回答与他的搭档小鹏汽车总裁夏珩一致:“我们希望做一些事情,能够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未来的十至十五年里面,移动出行会有显著变化,这种改变来自于互联网和车的耦合,来自于人工智能与车的耦合。”


  今年4月,为验证可靠性,小鹏汽车1.0从广州出发,历经2338公里,途经长沙、武汉、郑州等城市,顺利抵达北京,实地展示了电动车主要线路的自驾出行已具备良好的充电设施。


  面对质疑,夏珩很坦然:“我们做的这些事,到年老退休时能向儿孙吹牛的。现在小鹏汽车还处于‘0’到‘1’的过程,到2020年,你们会看到不一样的小鹏汽车。”


  记者观察:


  “造车+自建充电站”要同时进行


  根据规划,2019年,小鹏汽车要实现产销2万-3万辆,而到2020年,要达到10万辆。现在,这个战略初见成效,第一批G3的交付时间为2018年底。


  和很多新造车企业“只管生产,不管充电”不同,何小鹏认为新能源要被市场真正接受,必须彻底解决充电问题,但是2020年近在咫尺——千万不要以为2020年还很遥远——所以,必须拿出现实的解决方案,这不是可以打马虎眼的事情,事关一个新造车企业的生死存亡。


  事实上没有别的方案,只能“造车+自建充电站”同时推进,这也是为何小鹏汽车将在全国自建超过1000个超级充电站、1万个充电桩以及10万个合作三方充电桩,而没有大手笔在全国一线城市建立起高大上的城市展厅。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