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的局面或将呈现

2019-04-08      1170 次浏览

在国内众多动力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堪称“龙头老大”,比亚迪则紧随其后,二者共同占据超七成市场份额。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上游电池供应走俏,“双强”产能颇显力不从心,“三足鼎立”的局面或将呈现。


近两年来,随着汽车行业内造车新势力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动力电池企业这片隐藏于车企背后的主战场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飞速迭代与发展。


从沃特玛的陨落到宁德时代崛起,再到老牌劲旅比亚迪的强势上升,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最重要的供应环节,动力电池领域的厮杀似乎来得比汽车来得更早、更快。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行业正处于这样的飞速扩张期时,其内部总是不会缺少精彩的故事。而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来说,这个故事在宁德时代跃居千亿市值独角兽后,似乎即将迎来新的高潮,那就是三甲格局的卡位赛。


动力电池也需“三国杀”?


毫无疑问,在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是当之无愧的“一哥”,与其合作的中外车企名单罗列起来能绕董事长办公室一圈。比亚迪则一直稳定地紧随其后,在动力电池行业内扮演着关键的“第二号人物”,二者稳定地瓜分着国内动力电池行业70%的市场份额,构成了这份“寡头统治”的核心。


榜单的第三名国轩高科则仅仅占据4%左右的市场份额,与4-10名没有构成绝对差距。因此,在动力电池行业内,第二名与第三名间的断层十分严重,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相比,国轩高科的市场占有率难以望其项背,虽为第三名,但多少有些有名无实。


那么,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究竟是否需要一个拥有足够体量的“第三名”呢?答案是肯定的。自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飞速发展期以来,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都陷入了产能严重不足的甜蜜烦恼中。事实上,面对上百家车企的需求,仅凭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确无法适应供货量的发展节奏。而这也就给了排行榜中第3-10名的企业可乘之机。


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来说,巨额的资金投入,飞速的技术迭代与客观的规模效应都在驱使着行业内形成寡头的布局。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2-5年内,行业内多数小规模企业就会销声匿迹,仅留下拥有足够体量的几家大公司分享规模红利。


因此,进入行业前三名,与比亚迪、宁德时代一同站在“第一梯队”,显然就是所有剩余企业目前最重要的目标所在。


谁有资格与比亚迪、宁德时代比肩?


结合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有四家公司最有可能在这场卡位战中脱颖而出,成为关键的“第三名”。


1.孚能科技


2018年12月12日,国内动力电池排名中上游的孚能科技出人意料地“官宣”了一笔来自戴姆勒公司的动力电池订单,相关信息显示,这笔订单价值将超过百亿欧元,涉及产能将超过140GWh,毫无疑问,这是一笔足以改变动力电池行业格局的订单。


奔驰的青睐,瞬间让这个与宁德时代相比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站上了风口浪尖。从宁德时代与宝马的合作开始,业内对于国内外的大小车企与宁德时代签单、合资、建厂的新闻一时屡见不鲜,而当一笔大额订单没有签给宁德时代时,反而令外界惊讶不已。


选择宁德时代的理由很多,不选择宁德时代的理由也很多,奔驰自然无需为自己的选择作出解释。而对于孚能科技来说,这无疑是飞上枝头的绝佳机遇。别忘了,宁德时代的发家也正是源于与宝马的一纸合约。


与奔驰、宝马这类顶尖车企合作,对动力电池企业本身的技术磨炼、知名度提升等都有极大好处。近日,孚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瑀对记者透露:“预计2019年底,孚能拿到欧洲顶级生产订单要超过200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足以令其与宁德时代比肩。


因此,从目前来看,孚能科技是最有希望跻身三强,甚至与比亚迪、宁德时代一较高下的动力电池企业。


2.亿纬锂能


孚能科技与戴姆勒的一纸订单让前者瞬间被聚光灯所笼罩,而早在孚能科技与戴姆勒“官宣”的4个月前,亿纬锂能也同样宣布与戴姆勒签订了一份为期9年的供货合同。


由于具体供货量等细节没有披露,这份订单并没有引起孚能科技一样的反响,但在合同签订后,敏锐的证券市场就以将亿纬锂能送上涨停板的方式向投资者们宣告了这一合作的重要性。


而从前不久公布的业绩报告来看,2018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3.51亿元,同比上升45.90%;营业利润6.05亿元,同比上升25.03%;利润总额6.06亿元,同比上升25.70%,在补贴退坡,动力电池企业利润营收纷纷跳水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足以令其成为2018年上升最快的动力电池企业。


3月7日,亿纬锂能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惠州亿纬集获得了现代汽车的软包电池订单,将在未来六年向现代汽车供应13.48GWh的软包电池。这标志着亿纬锂能走在孚能科技前面,成为了继宁德时代后第二家受到2家外资企业青睐的动力电池企业。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认为亿纬锂能在综合实力与潜力均已具备争夺前三甲名额的可能,其长远发展值得密切关注。


3.银隆新能源


在被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收购后,银隆新能源的关注度也随之水涨船高。事实上,早在2010年,珠海银隆就以4亿人民币收购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53.3%的股份,这令它建立起了钛酸锂电池的独特技术优势。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银隆新能源经历了高层扯皮、产能过剩、上市失败等一系列非常考验后,依然取得了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84%,营收超100亿元的好成绩,目前位居行业第三。


众所周知,银隆新能源的“主战场”在客车领域,其本身所拥有的庞大客车市场可以作为动力电池生产的强大后援,而从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客车领域将比乘用车更快进入新能源时代。


留给银隆新能源的机遇近在眼前,而董明珠在格力的连任无疑也会助其一臂之力。近日,获得连任格力董事长的董明珠在采访中也明确表示银隆的发展给格力带来了新机遇,未来二者的进一步联动值得期待。


4.坚瑞沃能


事实上,在2018年前,动力电池行业的“三巨头”曾一度呈现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在宁德时代上市前,来自陕西的坚瑞沃能也曾一度被冠以“锂电池第一股”的美名。然而,由于急速扩张,资金链断裂,应收帐款过高等问题,这个曾经潜力十足的动力企业迅速陷入了债务危机,工厂也因此一度停摆。


今年2月份,坚瑞沃能发布了2018年的业绩速报。速报中显示,在动荡的2018年,坚瑞沃能营业收入缩水59.56%,总资产缩水超过40%。然而,在利润一栏里,坚瑞沃能的下降幅度却比2017年有了显著回升。


据了解,坚瑞沃能在2018年底的应收帐款总额高达89.67亿元,而年度利润率的回升则与账款的部分回收有关。2019年,坚瑞沃能将进一步成立专项小组,并不排除以诉讼形式向包括东风特汽、中通客车、银隆新能源等企业回收账款,以保证资本正常流通。


更加值得关注的则是其电池工厂沃特玛的重组和复工。2月13日,坚瑞沃能工厂所在的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发布了2018年工作情况和2019年工作计划报告,其中指出:


各方关注的沃特玛重组已取得重大进展,韩国团队已完成新公司注册,近期将高水平复产复工;以沃特玛复产为契机,加强与韩国LG集团对接,吸引国际资本,确保二期项目10月底前开工建设。


此次沃特玛的重组不仅有迹可循,而且还搭上了LG这个强力外援。同时,有网友在坚瑞沃能相关论坛爆料到,沃特玛正在进行大量的人才招聘工作,招聘岗位逾百个,似在为开工做准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坚瑞沃能就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崛起与跌落,而如今的窘境并不代表它已经完全丧失了东山再起的实力。假若在2019年其能够成功复产,或许还能赶上这轮头部势力末端卡位赛的角逐。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以上四家公司都有各自的“王牌”在手,或已受到多家外资车企青睐,或揽获巨额定单,或有着雄厚资本支持。而除这四家企业之外,其余诸如国轩高科、力神等榜单前列的企业也不无可能。动力电池企业的这场“夺3之战”结局究竟如何,相信时间不久后就会给我们答案。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