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作为一个个体或家庭的大宗消费,一直以来都被国家所高度重视。针对汽车消费,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消费保障措施,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莫过于“汽车三包”政策。
该项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使得很多之前投诉无门的消费问题有了维权的依据,消费者权益受到了法律法规的保护。
我国车市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增速迅猛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用车生活,随之而来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问题就突显出来了。
据中消协统计,2018年针对新能源汽车,最大投诉热点则是动力电池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我国目前所制订的“汽车三包”政策,并没有涵盖新能源汽车版块。而新能源汽车消费诸如电池等特有问题,当然也就不在“三包”范围之内。
这时,消费者若要维权,岂不是无据可依,徒呼哀哉?
不过好在类似问题,即将迎来解决的办法。
汽车“三包”政策或迎来修订
电池、电机均纳入“新三包”!
上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新增了新能源汽车的部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适用于本规章,该公示的截止日期为4月14日。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修订方案通过,也标志着我们一直沿用的2013版“汽车三包”政策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众所周知,自电动车大批量面市以来,其电动问题不断。衰减问题、安全问题成为了电动车车主最头痛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续航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动力电池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目前电池性能检测只能依赖于厂家,而每个厂家的标准都不一样,其具体检测方式也不对外公布,对于电池衰减的保障,实际中“形同虚设”。
虽然各厂家都推出了超长的质保期,但大部分厂家并未作出相关的责任认定说明,一旦出了问题,消费者将会面临“踢皮球”般的客观存在问题。
而新三包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家用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和主要零件,特别是电池、电机,都将纳入汽车“三包”责任。不仅消费有了保障,一旦权益受到侵害,也有了明确的责任载体。
对于消费者而言,愈加完善的政策措施出台,更能增加我们的消费底气。
汽车“新三包”政策的出台
会否改变动力电池行业格局?
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迎来了较大规模的“洗牌”。汽车“新三包”政策的出台,势必将会再次促进动力电池企业的座次排定。
截止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下降到105家,不出意外今年还会进一步的减少。
而从动力电池企业来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已经拉开了与其他竞争者的差距。从2018年整年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即可明晰。
由于巨大的差距,使得国家制定动力电池相关政策时,不得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技术水平。而此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必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考价值标准。
于是,强者更能适应新政是毋庸置疑的。而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将会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动力电池行业格局会否因汽车“新三包”政策而改变,还得看各企业的适应能力。
汽车“新三包”的制订
还得考虑许多现实问题
虽然目的是好的,但新政的制订还应该考虑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客观问题,不能盲目而为,后面又因实际情况无法实施下去。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退换问题。
新能源车主福音:电池、电机或纳入汽车“三包”新政
由于新能源汽车普遍行驶里程较少,一旦发生退换车时,如果按照“三包”规定的补偿费用计算,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必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周期问题。
纵使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的迭代速度已经在加快,迭代周期已经在缩短。但不可否认,相比传统燃油车,还是慢了一些。
那么此时在制订新“三包”政策的时候,必然要考虑这其中的各类问题,应该科学地增加政策的弹性和可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