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美国EV厂商特斯拉即将来中国建厂制造车载电池,这已经不是第一家外企瞄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厂商,中国企业正大踏步向前走,国产纯电动汽车的开发更是催生了汽车电池的巨大需求,众多汽车厂商及资本入局锂电池开发。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上的电池之战即将进入白热化。
特斯拉将在华建厂 外资在华布局重新洗牌
据《彭博商业周刊》网站5月5日报道,特斯拉目前在加州拥有一个汽车装配厂,并在与之相邻的内华达州拥有一个电池工厂。但特斯拉近日决意将电动汽车电池以及诸如ModelY等电动汽车的生产地迁至世界头号电动车市场——中国,计划最早在今年三季度公布在中国的建厂地址。
“就ModelY而言,可能会是下个季度,但最晚不会晚于四季度。”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日前在有关公司收益的电话会议上说。“我们不久还会宣布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选址结果。”
继中国政府4月宣布最早2018年就将允许外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在华工厂后,特斯拉眼下正在加紧推进其在华建厂计划。马斯克说,公司的新工厂将生产电池和进行汽车装配。
据参考消息网记者了解,除特斯拉外,日本松下也已入局中国车载电池市场。今年3月13日,松下位于中国大连的“新能源专用方形锂电池工厂”已经正式开始生产供货,这家电池巨头在去年推出了全新的电池制造设备,并宣布将在大连工厂部署,量产供应车载锂离子电池。该工厂是松下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车载电池包的生产据点。
记者了解到,韩国LG化学已在南京建立了动力电池工厂,而另一家全球主要供应商三星SDI也已经在西安建厂投产。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此前也在中国设立了汽车制造工厂,并计划开发动力电池。
“外来和尚”纷纷计划进入中国市场抢水喝,在华外资电池商们势必将掀起一场争夺大战,面对同样政策和环境,他们在中国的布局将重新洗牌。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中国企业既没怕也没闲着。
“宁德时代们”不再独善其身欲兼济天下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预计将是全球锂需求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高盛预计,到2030年,中国供应的电动汽车将占全球的60%,高于2016年的45%。
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国企业怎么会拱手相让。早在国家新能源计划公布之前,很多企业已经在动力电池领域或崭露头角或奋力急奔。
迅速提升存在感的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简称宁德时代、CATL)。《日本经济新闻》形容这家企业是中国电动汽车“电池新星”。宁德时代在商用车电池等领域不断取得成绩。近日,宁德时代与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签订电池供应合同。
宁德时代成为多家跨国车企巨头的电池供应商,尤其是进入他们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意义非凡,标志着中国电池公司开始与日韩电池企业展开全球竞争。
另一业界翘楚比亚迪同样不可小觑。比亚迪是最早进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的车企之一,不仅为自己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与客车配套磷酸铁锂电池,还为其他的客车企业供应电池。2017年,比亚迪在其乘用车业务上拥抱三元锂(又称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锂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
据报道,比亚迪筹划将动力电池业务分拆独立运营,向其他新能源车企供货。此招一出,比亚迪动力电池在乘用车市场上潜在客户,将是原来的数倍。根据比亚迪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沈晞的说法,动力电池业务将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拆分完毕,预计五年内上市。
此外,吉利、北汽新能源、上汽等厂商分别在近年投入汽车动力电池项目落户。
据报道,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沃特玛、国轩高科,都在努力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2017年,比克、孚能、智航等企业的业绩表现出了超高的成长性。分析人士认为,增长是源于他们专注于三元锂动力电池生产。
RWR咨询公司称,中国企业进行了逾10亿美元的锂矿交易,主要是汽车企业和汽车供应企业。而2016年的这一数字是零,2015年为1.78亿美元。
外资来华为减成本 中企成本是优势
中国电池厂商无论是在国内市场上还是国际市场都表现积极,到目前为止也交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是,这引起了很多对手的担忧,从一些外资厂商来华的动作就可以看出。
对于外资电池厂商在华布局,GeekCar文章认为,从落地节奏看,选择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生产更多是为了降低整车生产成本。对于电动车而言,动力电池的成本空间最大。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熟,各大车企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大家更愿意思考的是如何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尽快提供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这种情况下,厂商通常都会选择以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切入点。
文章称,在形式上,可分为车企自建电池厂或者与电池企业合资两种。如果车企选择自行落户建厂,毫无疑问更有利于自身产品线整合,不过缺乏了传统电池巨头的帮助,势必会在技术门槛方面遇到一些挑战。而一旦决定与电池企业合资落户,则可以降低部分技术难度和项目风险。
对于中国电池厂商具备的优势和短板等问题,参考消息网记者采访了汽车出行行业分析师赵香,她认为,国内政策激励和政府补贴力度大,总体环境要比国外更友好一些,生产研发成本也要相对低一些。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
同时,也存在弱项。赵香表示,相比于外资品牌,中企的技术性能和寿命等要稍逊一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是当前最主要的弱势。
其实,外资在华设厂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提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市场,但同时存在的还有竞争和威胁。
赵香向记者表示,外资的涌入会造成竞争和冲击,比如对于很多高端品牌和车型的供应选择上会瓜分掉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但是合作和竞争才能刺激技术的发展和提升,避免政策保护伞下的企业无法面对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遇强则强,好的对手会激发更多的潜力。
2019年将是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迈向普及的转折点。但是,各电池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并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该如何构筑从资源的确保、制造到再利用的产业链,无疑中国将成为“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