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中动力电池的发展存在哪些风险

2018-05-13      3942 次浏览

  动力电池作为锂电池职业“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拖延的重灾区。如果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将对整个职业构成难以估量的损失。2014年,包括海霸、今明阳、瀚林达、世能、江苏力天等在内超过30家的锂离子电池企业破产,其中有不少企业的倒闭就与资金链断裂有关。


  当时,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应收账款数额与2014年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既然动力电池应收账款来自于车企,车企的延迟交付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政策的影响(目前来看并没有卓有成效的解决办法)。那么动力电池企业怎么下降应收账款带来的资金链风险?值得整个动力电池职业深思。


  “当时动力电池职业放款销售已构成惯性,短时间内没办法根除。由于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现已远远超出市场需求,动力电池企业与新能源车企价格和回款谈判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如果不能在回款周期上做出让步,添加库存压力不说,还有可能会因此失去大批的客户,得不偿失。”某动力电池企业负责人无奈表示。


  既然无法根除,动力电池企业应该怎么下降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首先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选择走高端的路线尤为重要。毕竟国内动力电池存在着“低端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果企业能在高端动力电池方面有所建树,那么在与新能源车企的谈判中也会找回些许的筹码。


  如今,由于新能源车的补助额度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直接挂钩,车企想要拿到更多政府补助,往往会选择能量密度较高的动力电池。“现在许多企业标榜自己的整车电池能量密度已超过120Wh/kg,然而真正能够做到的凤毛麟角。因此,虽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不少,然而真正可供新能源车企选择的企业并不多”。上述研究院负责人这样表示。


  其次选择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协作的关系。过去的2016年,这种趋势现已开始显现,譬如宁德年代与东风汽车、一汽客车与春兰新能源、北汽与国轩高科、银隆新能源与中车年代、波士顿电池与陆地方舟、天劲股份与江特电动车等,都不同程度的展开了战略协作。


  尽管在上述案例中,不少协作两边还仅仅停留在框架协议层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上,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已构成一致。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这种战略协作比较稳定,而且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有了稳定的营销渠道,动力电池企业可以有效减少库存方面的压力,将更多精力放在电池技术和品质的提升上来。


  再次,合理保证扩张的节奏,保障自己的现金流。当时,有不少动力电池企业投入大笔资金来扩充自身产能,导致库存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如比亚迪在其年报中披露,截止2016年年底,公司库存金额已高达173.78亿元,占到资产总额的11.98%。对比亚迪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这样的库存金额尚可接受,但对于其他电池企业呢?


  部分电池企业为了清理过剩的产能,实现资金回笼,从而采取放款销售的方式,对库存电池进行大量的销售。然而由于受到补助政策的影响,车企拿到补助的时间延伸,对动力电池企业的回款时间会有延迟,从而导致电池企业应收账款余额的持续添加,对电池企业的流动资金带来较大的压力。


  业内专家认为,要把握好资金流向,下降回款风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一定要控制扩张的节奏,不要觉得赢利空间大就放心扩张,由于账款不一定收得回来,只是华丽的数据而已;第二一定要做好投融资计划,以保证资金链连续性发展,才能持续经营下去。


  其实说到底,动力电池应收账款的高企确实与新能源车企补助周期有着密切关系。国内新能源车“造血”功能不足,许多企业都在依靠政府补助在苦苦支撑。到2020年,补助会彻底退出新能源车舞台,有人预测超过90%的新能源车企会倒闭,到那时候新能源车企将用什么向动力电池厂商购买电池?而动力电池怎么收回车企所欠的应收账款?值得大家深思。


  正如宁德年代创始人曾毓群所说,“当我们还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的时候,竞争对手正在面临生死关头的玩命的在进步,一进一退期间的差距可想而知”。“当台风来时,猪都会飞。但是,猪是在飞吗?台风走后猪的下场会是怎么?”这些话虽然出现在曾毓群所写的内部群发邮件中,但却适用于整个新能源车职业。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