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仍是新能源发展瓶颈

2019-03-04      1720 次浏览

被称为能源领域最后1公里的储能技术,紧紧牵动着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在经历了迅猛的发展期后,如今进入了瓶颈期,弃风、弃光现象凸显,能否将浪费掉的能源储存并在需要时得以释放,如此看来,储能便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瓶颈的解决方案。

专家介绍,储能能够实现平滑输出,消除昼夜峰谷差,调峰调频和备用容量,满足新能源发电平稳、安全接入电网,有效减少弃风、弃光现象。

孰优孰劣关键在储能

一直以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被寄予厚望。风能和太阳能能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但却只能在有风和阳光普照时发电。风能和太阳能产业急剧增长,各国都在不断研发和测试大规模存储多余清洁电力并能在阳光和风力供应不足时按需传送电力的技术。

储能技术一直未大规模投入应用。专家表示,储能技术的研发通常需要高额的成本,风能和太阳能孰优孰劣,各自所能使用的储能技术占很大话语权。

就此,斯坦福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为储能电池和其他存储技术的成本进行了研究。需要关注的是,风能和太阳能的供应是否能产生足够的效益来推动其自身的成长及相关储能产业的发展。

该组一位研究助理迈克尔˙戴尔说道:“研究表明,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光伏装置现在生产的能量比其消耗的能量要多。关键就是风能和太阳能产业能够负担多少额外的存储,且能源供应商仍能为该额外存储负担。”

在太阳能和风能孰优孰劣方面,戴尔还表示,风电行业能够轻松负担起大量存储,足以提供超过三天的不间断电力。然而,太阳能产业仅能负担起约24小时的能量储存,原因是与风力涡轮机相比,太阳能产业需要更多成本来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分析表明,风电行业即使配备大量存储能力,都是可持续的,我们持乐观态度。如果能减少用于制造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太阳能产业也能实现可持续的存储能力。面临诸多挑战

据介绍,我国储能技术仍处于产业化的初始阶段。

专家表示,我国储能技术尚未大规模投入应用,原因在于:一是各种储能技术繁多,储能技术路线竞相亮相,造成用户不知如何使用和选择;二是相关技术及性能不成熟;三是价格偏高。我国储能市场还未建立起相关产业链。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在储能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

其中在经济性方面,目前的成本居高不下是影响储能大规模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前大多储能工程都是示范工程,具有社会性,必然出现推广难,其关键材料、制造工艺和能量转化效率也是各种技术面临的共同挑战。

应用性方面,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时间短,尤其目前尚未在电网系统大规模应用。而据了解,电力行业对产品可靠性要求高,传统上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实地可靠性测试和试用才能通过电力用户的最低标准,导致产品规模生产前定型周期长。想在短期内大规模推广储能不太现实,但目前发展智能电网就急需解决储能这一关键难题。

政策性方面,专家表示,由于储能的经济价值难以估算,由政府主导的话,实施企业难免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如何选择适用的储能技术,如何在电力系统中进行规模应用,如何建立行业机制,都应是考虑的核心问题。储能技术面临巨大挑战,抓住机遇,突破瓶颈,储能技术便能助推新能源领域突破瓶颈。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