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材料企业竞逐2019市场的“四张关键牌”是什么

2019-03-06      530 次浏览

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猛涨,直接拉动三元材料需求,并催化着三元材料企业排名格局。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正极材料总出货量为27.5万吨,同比增长28.5%。其中,NCM材料出货量13.68万吨,同比增幅57%。具体来看,动力电池对三元材料的需求占据大头。


2019年1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4.98GWh,其中三元电池装机电量约3.28GWh,同比增长356%。鉴于各家电池企业工艺及正极材料性能差异,按照每kwh三元电池需要使用2kg左右三元正极材料的标准核算,3.28GWh将产生6560吨的三元材料需求。


目前,三元材料出货量的主流型号还是在NCM523和NCM622,NCM811集中在少数几家具备量产规模供货能力的企业中。


具体来看,厦门钨业、湖南杉杉、当升科技、容百科技、优美科、长远锂科、天津巴莫、科恒股份、振华新材料、天力锂能、湖南瑞翔(排名不分先后)等,2018年三元材料出货量较为可观。


产能方面,名义产能规模达到万吨级别的三元材料企业很多,但产量满足这一标准的企业却不超过10家。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走向下半场,产能已经不再是重塑三元材料企业影响力的第一要素。下游需求结构的转变及电池企业之间竞争格局的演变,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三元材料企业的分层。


整体趋势上,镍含量占比较高的三元材料较受电池企业青睐,也是各家正在发力的方向。除过高镍材料本身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相比传统三元材料生产的差异性在于,这对三元材料企业前驱体的生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多位正极材料企业内部高管表示,三元前驱体的技术决定着各家高镍材料快速市场化的进程。这也是2018年,包括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主流正极材料企业大肆布局前驱体的直接原因。


在NCM811、NCA高镍材料尚未完全大规模供货情况下,纵观2018年,改性类的NCM523、NCM622倒是备受电池企业青睐。彼时,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向高工锂电表示,公司应用改性NCM622材料的电芯技术较为成熟,针对乘用车客户开发的三元动力电池完全满足其需求,暂时不会强制性切换为NCM811。


也有电池企业选择直接跳过NCM811,直奔NCA。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天鹏电源,并且其应用NCA材料的电池已经配套上汽通用五菱宝骏系列投放市场。


动力电池企业衍生的差异化需求正是当下三元材料企业数量多、竞争多元的最大推手。据GGII调研统计,2013年-2018年国内三元材料企业数量逐年呈增长趋势,截止至2018年底国内共计拥有83家三元材料企业。


与电解液、隔膜等其他锂电池关键材料相同的是,三元材料也显露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局面,尤其在NCM333、NCM523的中低端市场。但以NCM622、尤其是NCM811、NCA为主的高镍三元等高端产能依然存在不足。这必然形成未来高低端产能企业间的泾渭之势。


长期以来,核心专利缺失、基础性专利缺位可算是国内正极材料尤其三元材料之殇。因此,主流观点是,阻碍三元材料企业升级的最大瓶颈集中在专利方面。一是国内布局三元材料专利较晚,二是核心专利已经掌握在美国3M、ANL、巴斯夫、优美科等手上。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效应爆发后,国内从专利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的企业也渐有成效。在三元材料专利方面布局较早的企业有比亚迪、容百科技等,其余多集中在高端院校。在坚持独立研发的基础上,转而向国外购买专利的企业也不少,以北大先行、当升科技、天津巴莫、湖南杉杉、湖南瑞翔等为典型。


总体可以预判的是,手握以下几张关键牌,将决定三元材料企业能否割据一方的命运。①核心专利申请或授权;②规模供货能力;③出货量大的客户资源;④资本。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