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化学动力中心与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研发的电动汽车自加热快充电池获得新进展,其成果发布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通常情况下,传统电动汽车锂电池在低于10℃的情况下,电池中的锂离子会聚集沉积于碳正极处,导致充电时间变长,电池容量衰减。而这项研究成果能够在0℃条件下实现每次充电15分钟,保证4500次循环且仅有20%容量衰减,同等条件下的传统锂电池50次循环后就会有20%的容量衰减。
据了解,这种新型锂电池在传统锂电池基础上增加一层薄镍片与温度感应装置,在电池温度低于室温时保证电子能够通过镍片形成通路。借由金属镍的电阻热效应,电流能够加热薄镍片,一旦电池温度回升则会自动开始锂电池电极反应,恢复正常充放电供能。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的试验原型能够为锂电池制造商提供改良思路,即使地处寒冷地带也能够不受外部温度影响地使用电动汽车。